除上述内容外,
《解释》还就学生伤害事故、定作人的侵权责任、义务帮工致人损害、道路、桥梁管理不善致人损害的责任,
《解释》适用的效力范围等问题,作出了具体规定。
三、《解释》出台的意义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道路交通、工业灾害等各种侵权事件频繁发生,对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如何才能有效地防止各种侵权事件的发生,发生侵权事件以后如何合理地转移和分散损害,给受害人予公平、合理和充分的救济,不仅是立法机关的重要职责,也是人民法院肩负的神圣使命。立法调整主要通过对民事权利义务的分配,实现分配的正义;司法救济则是通过使赔偿义务人承担责任,填补受害人的损失,实现平均的正义。但这一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移转损害的操作过程,它同时也是一个体现司法为民的思想、贯彻公平正义的司法理念的法治文明的建设过程。司法解释的起草制定,对这一法治文明的建设,负有特殊重要的使命。我们起草制定关于人身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其最根本的意义也正在于此。作为审理侵权案件的一个重要司法解释,
《解释》的出台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对于加强对人身权利的司法保护,进一步强化全社会的权利尊重和保障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以人为本,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对人权问题的高度重视。人身权利是
宪法宣言和保护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是以人格尊严为核心的首要的和基本的人权。人权的保障历来被视为是公法的基本任务,通过立法和司法解释对自然人的人身权利遭受侵害的情形,以民事司法的保护方法给予受害人公正、及时的损害赔偿救济,本质上也是人权司法保障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不断加强对人身权利的司法保护,相继出台了精神损害赔偿、触电人身损害赔偿等几个司法解释,从人身损害赔偿的一个方面或一种类型出发,不断完善和发展司法保护的内容,加强司法保护的力度。
《解释》的出台,可以说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既有司法解释的基础上,对人身权利提供更为全面的司法保护,而且从更为积极、主动的意义上强化社会生活中的权利保护意识和安全保障义务,对于提升全社会的权利尊重和保障意识,将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发挥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