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抓住精髓,掌握实质,注重实践,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报告的灵魂,也是贯穿报告全篇的一条主线。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决策,也是一个历史性的贡献。要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中心环节。要围绕学习“七一”重要讲话、“五三一”重要讲话和十六大精神,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深入学习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学习宣传邓小平理论结合起来,同学习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结合起来,同深入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解,充分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充分认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使学生做到真懂、真信、真用,不断增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深刻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为实现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开拓进取、建功立业。十六大深刻分析了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明确提出要紧紧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并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全面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要引导学生重点把握以下三点。一是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既深化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思想,也丰富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不可逾越性,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做到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它既包括实现经济总量的增长,也包括经济体制的完善;既着眼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着眼于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既涉及物质文明的发展,也涉及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既强调社会的和谐与全面进步,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断增强。这个新的奋斗目标,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大局观,坚持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执政观,坚持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观,以及坚持为国家谋富强、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观。特别要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最关键的,是用大体二十年的时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