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与要求
| 活动建议
|
了解技术在人类与环境关系演变历史中的作用及其影响。知道误用和滥用技术会破坏自然环境。
| · 利用人类经济和技术发展史上几次革命性变化(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交通运输革命等),描述技术发展如何影响人类的生活和人类对资源的使用。
· 讨论现代武器和现代战争对环境的影响。
|
知道技术在给一些人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可能对其他人的利益造成损害。
| · 分析水利设施对不同区域居民的影响。
· 搜集有关转基因食品的信息,分析其利弊。
|
理解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 · 收集国内外有关可持续发展的论述,设计一个活动,帮助人们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 在对社区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设计建设可持续发展社区的规划。
|
(四)参与与决策
1.1-6年级
内容与要求
| 活动建议
|
说出我国有关环境保护的主要法律法规。
| · 阅读我国宪法,了解公民所具有的环境权利与义务,并制作宣传品。
· 了解自己所在班级和学校的规章制度。
|
列举公民、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团体在环境事务中所扮演的角色。
| · 邀请当地环保部门或民间环保人士来校做讲座,介绍其工作。
· 了解自己家庭、班级各成员的角色及其享有的权利和所应承担的责任,学会与周围的人沟通、交流。
|
举例说明个人参与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 · 在对社区环境考察的基础上,给社区政府或居民写一封建设美好环境的倡议书。
· 利用市长热线电话等手段,反映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
· 针对家庭、班级和学校的环境问题,讨论解决方法,并采取行动。
|
2.7-9年级
内容与要求
| 活动建议
|
描述现有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的实施状况。
| · 举例分析地方经济行为与国家法律政策发生冲突时,法律所起到的作用。
· 关心班级和学校规章制度的制订、实施情况。
|
区别在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中不同参与者的不同角色。
| · 与民间环保组织联合组织一次环保行动。
· 了解学校各部门的职责。
|
设计环境保护或宣传活动,并对行动方案和效果作出评价。
| · 设计并实施一次植树种草活动。
· 针对社区的某一环境问题,讨论解决办法,参与解决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并评价解决效果。
|
3.10-12年级
内容与要求
| 活动建议
|
了解环境政策和法律的制订过程,并提出建议。
| · 与环境政策与法律方面的专业人员座谈。
· 了解学校和社区环境建设的决策机制与过程。
|
归纳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中不同参与者的立场和行动,并进行反思。
| · 围绕本地的一次环境污染事件,开展一次角色扮演活动,体验与事件有关的各方人士的不同立场。
|
分析影响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建设的原因(个人的、文化的、政策的、制度的等),并就提高公众参与的有效性提出建议。
| · 分析在抵制一次性消费品的生产、销售、使用过程中,如何提高公众参与的有效性。
· 了解我国自然保护区体系的现状、作用和面临的挑战。
|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环境教育强调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鼓励亲身体验。它的实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学校和教师可以依据自身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和多种方式,创造性地达成环境教育的目标。
一、实施准备
环境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是现行的规章制度还是长远发展计划,都应倡导有利于环境的工作与生活方式,形成有利于环境的学校文化氛围。为此,学校各个部门应当携手合作,建立全校性的环境教育实施和管理机制。
(一)学校环境教育管理机制
学校成立环境教育指导小组,由校内外环境教育人士、管理人员、教师和社区居民代表等组成。主管校长直接领导,并安排专人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如联系校外的环境机构和环境教育工作者,安排教师接受环境教育培训,规划和管理全校的环境教育项目等。
(二)学校管理部门的支持与配合
环境教育应纳入校长和各管理部门的工作日程。
建立鼓励全校人员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和环境保护的民主机制。
在课程计划中为教师合作开展跨学科环境教育提供时间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