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

内容与要求

活动建议

了解技术在人类与环境关系演变历史中的作用及其影响。知道误用和滥用技术会破坏自然环境。

·       利用人类经济和技术发展史上几次革命性变化(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交通运输革命等),描述技术发展如何影响人类的生活和人类对资源的使用。

·       讨论现代武器和现代战争对环境的影响。

知道技术在给一些人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可能对其他人的利益造成损害。

·       分析水利设施对不同区域居民的影响。

·       搜集有关转基因食品的信息,分析其利弊。

理解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       收集国内外有关可持续发展的论述,设计一个活动,帮助人们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       在对社区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设计建设可持续发展社区的规划。


  (四)参与与决策
  1.1-6年级

内容与要求

活动建议

说出我国有关环境保护的主要法律法规。

·       阅读我国宪法,了解公民所具有的环境权利与义务,并制作宣传品。

·       了解自己所在班级和学校的规章制度。

列举公民、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团体在环境事务中所扮演的角色。

·       邀请当地环保部门或民间环保人士来校做讲座,介绍其工作。

·       了解自己家庭、班级各成员的角色及其享有的权利和所应承担的责任,学会与周围的人沟通、交流。

举例说明个人参与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       在对社区环境考察的基础上,给社区政府或居民写一封建设美好环境的倡议书。

·       利用市长热线电话等手段,反映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

·       针对家庭、班级和学校的环境问题,讨论解决方法,并采取行动。


  2.7-9年级

内容与要求

活动建议

描述现有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的实施状况。

·       举例分析地方经济行为与国家法律政策发生冲突时,法律所起到的作用。

·       关心班级和学校规章制度的制订、实施情况。

区别在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中不同参与者的不同角色。

·       与民间环保组织联合组织一次环保行动。

·       了解学校各部门的职责。

设计环境保护或宣传活动,并对行动方案和效果作出评价。

·       设计并实施一次植树种草活动。

·       针对社区的某一环境问题,讨论解决办法,参与解决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并评价解决效果。


  3.10-12年级

内容与要求

活动建议

了解环境政策和法律的制订过程,并提出建议。

·       与环境政策与法律方面的专业人员座谈。

·       了解学校和社区环境建设的决策机制与过程。

归纳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中不同参与者的立场和行动,并进行反思。

·       围绕本地的一次环境污染事件,开展一次角色扮演活动,体验与事件有关的各方人士的不同立场。

分析影响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建设的原因(个人的、文化的、政策的、制度的等),并就提高公众参与的有效性提出建议。

·       分析在抵制一次性消费品的生产、销售、使用过程中,如何提高公众参与的有效性。

·       了解我国自然保护区体系的现状、作用和面临的挑战。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环境教育强调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鼓励亲身体验。它的实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学校和教师可以依据自身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和多种方式,创造性地达成环境教育的目标。
  一、实施准备
  环境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是现行的规章制度还是长远发展计划,都应倡导有利于环境的工作与生活方式,形成有利于环境的学校文化氛围。为此,学校各个部门应当携手合作,建立全校性的环境教育实施和管理机制。
  (一)学校环境教育管理机制
  学校成立环境教育指导小组,由校内外环境教育人士、管理人员、教师和社区居民代表等组成。主管校长直接领导,并安排专人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如联系校外的环境机构和环境教育工作者,安排教师接受环境教育培训,规划和管理全校的环境教育项目等。
  (二)学校管理部门的支持与配合
  环境教育应纳入校长和各管理部门的工作日程。
  建立鼓励全校人员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和环境保护的民主机制。
  在课程计划中为教师合作开展跨学科环境教育提供时间和空间。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