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制定工程实施标准及组织实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教育部研究制定工程总体规划、工程实施管理办法和相关标准规范,抓好重点地区试点。试点工作由省级政府负责,根据总体规划、工程实施管理办法和相关标准规范,制定本地区试点工作规划和方案,负责试点工作组织和工程建设,三部委进行指导检查。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地区按照中组部提出的时间进度要求组织实施,按期完成。
3.建立工程实施的专家队伍。建立由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督导检查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专家队伍,对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相关标准、设备配置、设备安装、教育教学等进行论证和咨询,以保证教育教学更符合教育规律和学校实际,设备配置科学可行,设备运转方便完善,经费使用更为有效。
4.积极探索工程运行机制。工程实施涉及设备购置、安装、维护、维修、更新等多个方面,要积极探索有效实施工程的运行机制,用好国家专项资金,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试点工作要借助市场机制,在试点区域内可采用“卖方信贷”等方式,由省政府组织公开招投标,按照三种模式配置标准先行工程建设,全面负责试点项目的设备配置、安装、维护、维修等工作,待设备正常运转之后,国家再按照工程资金投入应承担比例分期拨付资金。各地方要积极探索建立保障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设施正常运行的有效机制。地方各级财政负责落实设备运转和维护经费,不得向农民摊派。
5.组织好教学方法研究。教育部选择两个国家级贫困县进行三种模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和试点。各级教育部门要集中精力抓好试点,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开发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探索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促进试点地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效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6.加强教师、技术及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的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和技术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学能力,全面、持续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各地教师、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计划,坚持培训先行。
7.加强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基础教育资源、同步课堂、卫星数据资源建设力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组织好开发制作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工作,免费向项目学校提供;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研制和开发,要求教材出版单位制作或组织制作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光盘,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来源多样化。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