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地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真领会中央关于“关心特殊教育”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相应政策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广泛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在制订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实施职业教育的各项工程、项目时,要认真考虑特殊教育学校和残疾学生的实际需要;在新建特殊教育学校和改扩建特殊教育学校时,要充分考虑开展职业教育对场地、设备的需求。在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时,要特别强调以职业教育为主,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在核拨特殊教育学校各项经费时,要充分考虑学校开展职业教育的需要;各级特殊教育补助费,要安排一部分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职业教育;要与财政部门和残联部门加强沟通,争取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用于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教育;要与职教的相关部门加强联系,争取各级政府支持的职业教育项目对特殊教育学校有所支持。要通过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逐步搭建职业教育资源的共享平台,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使公共资源逐步加大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开放步伐。教育、残联、民政等部门用于残疾人职业教育的资源,要进一步加大整合的力度,推动共建共享,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
3. 加强职业教育相关设施和实训基地的建设。特殊教育学校的相关实习场所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教室要与学校的各类实验室和功能教室一起整体规划,不断加强建设,不断更新和发展。要结合各地就业市场的实际和产业发展的需要,逐步建设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形成以培养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实训基地网络。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企业与特殊教育学校共建互惠互利的实训基地,积极接纳师生实习实训。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支持特殊教育学校校办企业的发展,逐步把它们办成残疾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实训基地。
4. 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步伐。一方面要自我培养,一方面要聘用社会专业人员做兼职教师,走专兼结合的路子,逐步增加“双师型”教师比例。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在执行这些项目的时候,要认真考虑特殊教育学校的需要,为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职业教育提供师资方面的支持。培养特教师资的特殊教育院校要结合实际,不断改革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把职业技能融入其中,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既能传授文化知识,又具有一定的职业教学能力。
5. 科学规划特教学校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在特殊教育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的内容一定要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的方针,提高职业培训的质量和针对性。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突出地方性、针对性、实用性、时代性和灵活性。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与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等国家职业准入制度连接与融通,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模式,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培训项目和学习者的需要,采取更加灵活的培养方式。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