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系统“三下乡、五服务”工作方案
(2002年7月2日建设部发布)
为了贯彻落实2002年中央2号文件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建设系统两个文明建设,建设部党组决定,按照中央文明办关于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要求,在全国建设系统开展实施科技、规划、设计等三方面下乡和为农民建房、修路、改水、改厕、改善人居环境等五服务的活动(简称“三下乡、五服务”)。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建设系统对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推进农村城市化和村镇建设健康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明村镇,推动全国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一、实施“三下乡、五服务”的重要意义
(一)“三下乡、五服务”是建设系统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和实际措施。在农村建房、修路、改水、改厕等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是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通过科学引导、技术支持、服务下乡帮助改变村镇面貌,充分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反映了建设系统与广大农村、农民的息息相关和深厚感情。因此,组织好这项工作对于推动新时期的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规划建设好小城镇和村庄,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是广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小城镇和村庄建设的良性发展,能够有效地增加农民的非农就业机会,引导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从而有效地推动城乡社会经济事业的发展。
(三)实施“三下乡、五服务”,是建设系统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精神文明素质的实践场所。现阶段,我国有近2万个建制镇、3万多个集镇和300多万个村庄。要改变村镇建设长期以来的自然发展状况,不断提高小城镇和村镇建设的水平,迫切需要组织更多的科研、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等技术人员下乡支援和提供服务。科技、规划、设计等队伍在农村大有作为,“三下乡、五服务”的实践,建设系统的干部、技术人员不仅能够接触农村、了解农民、奉献农业发展、服务农村建设,而且也能提高自身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力、素质和水平。
二、实施“三下乡、五服务”的任务和工作重点
(一)近期任务与重点。建设部和各省建设厅建立“三下乡、五服务”组织领导机构;摸清和分析村镇建设现状和需求;在建设系统内进行广泛宣传与动员,组织大专院校、科研设计单位,协会、学会以及安全、质监、监理单位等力量进行“三下乡、五服务”试点。在重点地区推进“三下乡、五服务”工作,总结典型经验,以点带面、逐步推开。
(二)远期任务与重点。建立有利于实施“三下乡、五服务”的机制;确定实施“三下乡、五服务”的工作重点,进行相关业务培训;不断推广各地实施“三下乡、五服务”经验,完善工作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