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中国国内己内酰胺产业的销售收入由增长转为下降趋势。1999年、2000年、2001年,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收入分别比上年上升0.71%、52.09%和下降26.41%,由于1999年底石家庄化纤有限责任公司投产,2000年国内产业销售收入出现增长,但2001年较2000年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降幅达26.41%,远大于中国国内己内酰胺产业销售量下降幅度2.32%。
7、中国国内己内酰胺产业同类产品库存下降。由于国内同类产品价格受到进口产品价格的压低,石家庄化纤有限责任公司被迫停产,调查期内,中国国内产业产量年均增长率低于销售量年均增长率2.93个百分点,使得期末库存有所减少。
8、中国国内己内酰胺产业陷入严重亏损状态。1999年、2000年、2001年中国国内己内酰胺产业亏损额分别为36566万元、20678万元和52923万元,亏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产品价格的下降造成的。如此长期的巨额亏损使中国国内产业生产经营处于异常困难的局面。
9、中国国内己内酰胺产业投资收益率一直呈现负收益。1999年、2000年、2001年,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投资收益率一直呈现负收益,分别为-10.83%、-4.45%和-11.24%。投资无法收回,投资负担加重,国内产业陷入恶性循环。
10、中国国内己内酰胺产业失业人数增加,失业率上升。1999年和2001年国内产业失业率为8.05%和12.21%。2000年由于石家庄化纤有限责任公司投产,申请人同类产品从业人员增加,失业率有所下降,但是随着2001年的停产,失业人数增加,失业率上升。
11、中国国内己内酰胺产业的开工率逐年降低。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开工率年均下降9.31%,从1998年的满负荷开工下降到2001年的78.90%,下降了26.87个百分点。
12、中国国内己内酰胺产业职工工资有较大增幅。调查期内,申诉人职工工资年均增长率为20.09%,其原因是申请人1998年职工年均工资基数较低,仅为11700元,在化工行业是比较低的。而在2001年申请人职工年均工资增幅仅为1.29%。
13、中国国内己内酰胺产业劳动生产率不断增长。调查期内,中国国内产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9.20%,表明中国国内己内酰胺产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尽管如此,中国国内己内酰胺由于受倾销的影响,2001年同类产品产量出现下降,亏损加剧。
14、中国国内己内酰胺产业现金流量由净流入转为净流出。1999年、2000年,中国国内己内酰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表现为净流入,但2001年转为净流出,表明中国国内己内酰胺受到被诉国大量倾销影响出现经营困难。
15、中国国内己内酰胺产业投、融资能力下降。中国国内己内酰胺产业长期巨额亏损,部分企业投资无法收回,信用等级下降,新的技术改造及扩能计划无法实施,投、融资能力下降。
综上所述,在中国国内需求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由于日本、比利时、德国、荷兰和俄罗斯的己内酰胺大量低价向中国倾销,中国国内己内酰胺产业产能未能充分发挥,开工率不足,产量增长远不及产能增长,市场份额下降;被诉五国的低价倾销,对中国国内同类产品价格形成压制,造成中国国内产业销售收入下降,经营性现金流为净流出,企业经营困难,亏损严重。日本、比利时、德国、荷兰和俄罗斯的己内酰胺大量低价向中国倾销给中国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
(四)被调查产品出口国的生产能力、出口能力
调查机关了解到,日本、比利时、德国、荷兰和俄罗斯有较大的己内酰胺生产和出口能力。
1、日本的生产和出口能力
日本是亚洲地区、也是全世界重要的己内酰胺生产国家之一。2000年,日本己内酰胺年生产能力达59.5万吨,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14.45%,主要生产商宇部公司、三菱公司、住友公司和东丽公司年生产能力分别为20万吨、12万吨、9.5万吨和18万吨。从1998年-2000年日本国内己内酰胺需求看,需求量占产量的比例在55%-59%之间,40%的产量要靠出口到其他国家。
2、比利时、德国和荷兰的生产和出口能力
西欧是世界上最大的己内酰胺生产和出口地区。其中德国拜耳公司年生产能力为14万吨、德国巴斯夫年生产能力为43.4万吨、荷兰国家矿业公司(DSM)年生产能力为22万吨、德国硫那威克公司年生产能力为10万吨,二国四家公司在西欧的年生产能力为89.4万吨,占西欧总生产能力的80%以上。2000年西欧己内酰胺的实际供给量为97万吨,需求量为70.9万吨,27%的产量用于出口。
3、俄罗斯的生产和出口能力
2000年,俄罗斯己内酰胺的实际产量为25.78万吨,比1999年上升了20%左右,出口量为16.6万吨,占总产量的64.6%。根据2000年中国海关统计,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的己内酰胺数量达9.38万吨,占俄罗斯出口总量的56.5%,由此可以看出,俄罗斯己内酰胺产品大部分出口,其中半数出口到中国。
综上所述,调查机关认定:日本、比利时、德国、荷兰和俄罗斯己内酰胺生产、出口能力很强,存在继续向中国倾销的可能性。
(五)造成中国己内酰胺产业损害的其他因素分析
调查机关还对可能使中国国内己内酰胺产业受到实质损害的其他因素进行了调查。现有证据表明,中国国内己内酰胺产业的实质损害并非由以下因素造成:
1、国内需求状况。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锦纶工业及尼龙6工程塑料的开发应用,中国国内己内酰胺的需求量呈不断增长态势,1999年至2001年,中国国内己内酰胺需求量以年均20.79%的速度增长,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国内需求状况并未给国内产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