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增加/提高/减少/降低,如:
a)减少作业场所粉尘引入的职业病危害;
b) 提高员工防护用品的穿戴率;
c)提高员工持证上岗率;
d)减少员工在有害作业环境的暴露时间。
(b)引入/消除,如:
a)停止某设备、工艺或危险物品在作业环境中的使用;
b)停止作业环境中手动冲床的使用;
c)引入CO的泄漏报警系统。
(c)维护/继续,如:
a)保持特殊工种的有效持证上岗率100%;
b)继续保持有害作业抽样检查合格率80%。
2)职业安全健康目标制定要求
企业在制定职业安全健康目标时应重点考虑的因素包括:
(a)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的结果。应针对不可接受的风险,考虑制定目标,消除减少或控制风险;
(b)有关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要求。对职业安全健康危害控制未达到法规要求的,考虑建立目标降低风险;
(c)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的承诺。职业安全健康方针中提出的承诺和控制的重点问题,应结合管理制定相应的目标;
(d)财务、经营和生产阶段与条件要求。
目标的制定应针对用人单位相关职能和层次,进行层层分解,建立本企业自上而下的时时管理体系。如下图1:
图1 职业安全健康目标管理体系(略)
3)目标的量化
用人单位制定的目标要尽可能地量化,以便监测与测量,量化的要求视具体情况而定,下面几种情况和列举实例可供参考。
(a)对增减型的目标应给定具体数字(如减少车间粉尘浓度10%)及实现目标日期。
实例:到2003年12月,将所有车间粉尘浓度减少10%。
(b)对于引入/消除型目标应指定完成日期。
实例:到2003年10月前将所有易燃易爆场所中防爆电器进行更换。
(c)对于维持和继续性的目标,应指明目前的水准。
实例:保持作业现场监控设备完好率100%。
4)目标的实施与监测
目标的实施应有一套针对性的管理方案,管理方案中应落实实现目标的职责、权限、方法、时间表以及资源的配置,还要明确反映目标实现情况的结果指示参数。
对于可测量的目标,可以通过具体的数字变化来反映绩效的改变和目标的实现。对于难以测量的目标,则应建立评价这些目标实现的各种结果指示参数,并通过参数的完成来确定目标是否实现。
实例:降低作业场所内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可用的结果指示参数:
(a)作业环境与布局符合有关的法规要求;
(b)机动车驾驶人员持证上岗;
(c)员工抱怨次数明显减少;
(d)未遂事故及交通事故明显减少。
在监测目标实现情况时,应对上述指示参数进行综合考虑,不可以单一使用事故指标来评价目标是否实现,因为事故的发生具有偶然性,有时会由于统计上的原因或现场作业活动的减少而导致这些数据的下降,不能反映管理绩效的实际改变情况。
5)目标实现的评审
对目标实现的评审应考虑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a)目标已实现
应评审实现目标的计划是否实施,目标的实现是否与计划相关,如果不相关,则应分析实现目标的真正原因。如果相关,则要考虑如何保持实现的水准。
(b)目标未实现
应检查计划是否实施,如果未实施,原因是什么,是否应继续实施;如果计划已实施,则应检查目标未实现的原因,并修订计划,调整实现目标的管理方案。
用人单位还应该注意考虑目标与计划的投资效果,因为并非所有的计划要素对计划的成功都发挥作用,因此评审过程中除应考虑上述两个基本因素外,也应同时考虑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包括实现的可行性和实现的必要性。
本要素的实施可参考
《审核规范》4.3.3要素要求。
(2)管理方案
对于职业安全健康目标的实现,应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方案,各层次职业安全健康目标所对应的管理方案应针对具体的风险状况和现有资源配置的能力。
例表三是管理方案设计的例子。
管理方案的内容主要应包括实现目标的:
1)相应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2)时间进度与安排;
3)资金预算与安排;
例表三管理方案实例:生产区噪声治理管理方案编号:
┏━━━━━━━━━━━━━━━━━━━━━━━━━━━━━━━━━━━━━━━━━━┓
┃重大风险项目:生产区噪声引起的职业性耳聋 ┃
┠──────────────────────────────────────────┨
┃二、管理现状: ┃
┃(1)生产区的噪声8小时平均噪声值为90dB; ┃
┃(2)现场工人护耳器的佩戴率为20%; ┃
┃(3)健康体检结果表明每年该区域均有新的职业性耳聋患者出现。 ┃
┠──────────────────────────────────────────┨
┃目标:一年内将生产区护耳器的使用率从现在的20%提高到100% ┃
┠──────────┬─────┬─────┬────────┬────┬─────┨
┃ 计划内容 │ 责任部门 │ 责任人 │启动时间 │完成时间│ 经费预算 ┃
┠──────────┼─────┼─────┼────────┼────┼─────┨
┃(1)给所有现场员工 │采购部门 │ │2001年1月-2001 │ │ ┃
┃提供合适的护耳器 │ │ │年4月 │ │ ┃
┠──────────┼─────┼─────┼────────┼────┼─────┨
┃(2)对员工进行相关 │培训部门 │ │2001年5月中旬- │ │ ┃
┃知识的培训 │ │ │5月下旬 │ │ ┃
┠──────────┼─────┼─────┼────────┼────┼─────┨
┃(3)定期检查佩戴护 │安全部门 │ │每周例行监测和检│ │ ┃
┃耳器的情况 │ │ │查 │ │ ┃
┠──────────┼─────┼─────┼────────┼────┼─────┨
┃(4)定期对护耳器进 │安全部门 │ │从2001年1月起每 │ │ ┃
┃行维护和更换 │ │ │半年更换一次 │ │ ┃
┠──────────┴─────┴─────┼────────┴────┴─────┨
┃审核人 日期 │审批人 日期 ┃
┠──────────────────────┼────────┬──────────┨
┃ 计划实施 │ 完成时间 │计划评审 ┃
┠─────┬────────────────┼────────┼──────────┨
┃ 计划(1) │a.定点采购充足的护耳器 │ │ ┃
┠─────┼────────────────┼────────┼──────────┨
┃ │b.就护耳器的适配性与员工进行协商│ │ ┃
┠─────┼────────────────┼────────┼──────────┨
┃ │c.与安全部门就护耳器的佩戴情况进│ │ ┃
┃ │行交流 │ │ ┃
┠─────┼────────────────┼────────┼──────────┨
┃ 计划(2) │a.将此培训纳入培训计划 │ │ ┃
┠─────┼────────────────┼────────┼──────────┨
┃ │b.落实培训内容、资源 │ │ ┃
┠─────┼────────────────┼────────┼──────────┨
┃ │c.对培训的效果实施考核 │ │ ┃
┠─────┼────────────────┼────────┼──────────┨
┃ 计划(3) │a.落实专人进行现场例行监测和检查│ │ ┃
┠─────┼────────────────┼────────┼──────────┨
┃ │b.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和预│ │ ┃
┃ │防 │ │ ┃
┠─────┼────────────────┼────────┼──────────┨
┃ │c.对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 │ ┃
┠─────┼────────────────┼────────┼──────────┨
┃ 计划(4) │a.要求员工每天进行维护 │ │ ┃
┠─────┼────────────────┼────────┼──────────┨
┃ │b.派专人每半年进行护耳器的更换 │ │ ┃
┠─────┴────────────────┴────────┴──────────┨
┃目标完成情况: ┃
┃ ┃
┃ ┃
┃ ┃
┃ 签字 日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