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债权代理人;
(七)信用级别及资信评级机构;
(八)担保人或担保物;
(九)发行方式与发行对象、发行期;
(十)承销方式;
(十一)其他重要条款;
(十二)本次发行预计实收募集资金;
(十三)发行费用概算(主要包括承销费用、律师费用、评级费用、审计费用、发行手续费用、审核费等)。
第三十二条 发行人应说明本次发行后债券上市或转让方式的有关安排。
第三十三条 发行人应说明持续信息披露的方式。
第三十四条 发行人应披露下列机构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联系电话、传真,同时应披露有关经办人员的姓名:
(一)发行人;
(二)主承销商及其他承销机构;
(三)律师事务所;
(四)会计师事务所;
(五)债权代理人;
(六)资信评级机构;
(七)担保人;
(八)收款银行;
(九)登记、托管、结算机构;
(十)其他与发售债券有关的机构。
第三十五条 发行人应披露与本次发行有关的中介机构及其负责人、高级管理人员及经办人员之间存在的直接或间接的股权关系或其他权益关系。
第三十六条 发行人应针对不同的发行方式,披露有关重要日期,主要包括:
(一)发行公告刊登日期;
(二)发行日期;
(三)申购期;
(四)资金冻结日期;
(五)预计上市日期。
第四节 风险因素
第三十七条 发行人应参照《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证监发行字[2003]26号)、《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5号--证券公司招股说明书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证监发[2000]76号)的有关要求披露本次发行的风险因素。
第三十八条 发行人应有针对地披露与本期债券相关的、可能影响债券本息偿付的具体风险因素,对这些风险因素能作出定量分析的,应进行定量分析;不能作出定量分析的,应进行定性描述。
第三十九条 发行人至少应披露下列风险因素:
(一)本期债券安排所特有的风险。重点分析说明本期债券有关约定潜在的风险,如专项偿债账户及其他偿债保障措施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前偿付安排可能对投资人利益的影响等。
(二)担保或评级的风险。重点分析说明担保人资信或担保物的现状及可能发生的重大变化对本期债券本息偿还的影响,分析说明信用评级结论的风险、信用评级级别变化可能对投资人利益的影响等。
(三)发行人的资信风险。重点分析说明发行人最近三年内资信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资信风险。
(四)发行人流动性风险。应特别针对发行人现金流状况及变化说明存在的流动性风险。
(五)债券市场特有的风险,特别要说明利率风险,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波动的风险。
(六)政策性风险。分析说明因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可能变化对投资者产生的具体政策性风险,如因税收制度、经营许可制度、外汇制度、收费标准等发生变化而对证券公司的影响。
(七)发行人的其他财务风险。分析说明发行人因资产结构、负债结构和其他财务结构不合理而形成的财务风险,因整体业务结构和规模设计不合理(如自营规模过大、长期投资权重过高等)、对外担保等而导致公司整体变现能力差等风险。
(八)发行人的管理风险。重点分析说明发行人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可能诱发的债券本息偿付风险,如因内部控制不健全、自身操作不当、职员道德水准不高等可能对公司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及其可能对债券本息偿付的影响。
(九)发行人的业务风险。重点分析由此可能诱发的债券本息偿付风险,主要包括证券经纪风险、证券承销风险、证券自营风险、受托投资管理风险、其他证券经营业务可能存在的风险、因技术因素而产生的操作风险和因同行业竞争而产生的风险,及其可能对债券本息偿付的影响。
第四十条 发行人应按重要性程度对风险因素进行排序。
第四十一条 发行人应明确指出报告期内是否因该等风险因素已发生损失或不利影响及影响程度。
第四十二条 对风险特别严重的,发行人应做“特别风险提示”。
第四十三条 除非发行人已经采取了具体的措施,否则不得披露风险对策。
第五节 发行条款
第四十四条 募集说明书应详细披露本期债券的全部发行条款,按照发行人、投资者及有关当事人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约定本期债券的有关重要事项,不得有不确定的表述。
第四十五条 发行人应披露本期债券的名称及票面金额。
第四十六条 发行人应披露本期债券的发行总额及其确定依据。
第四十七条 发行人应披露本期债券发行价格及其确定依据。
第四十八条 发行人应披露本期债券的期限、利率及年度、到期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以及有关投资成本情况。
第四十九条 发行人应披露本期债券的起息日、利息登记日、付息日期、本金支付日、支付方式、支付金额及其他具体安排。
第五十条 发行人约定在债券到期之前购回或约定条件提前偿付的,至少应说明提前购回或偿付本息的条件、程序、价格、付款方法、时间及其他内容。发行人应披露公平对待和保护债券持有人的安排和措施。
第五十一条 发行人应披露变更发行条款的有关程序及信息披露的方式。
第五十二条 发行人应披露约定的其他发行条款。
第六节 发行人的资信状况
第五十三条 发行人应披露所聘请的资信评级机构及其对本期债券的信用评级情况。
第五十四条 发行人应披露信用评级报告的主要事项,至少包括下列情况:
(一)信用评级结论及标识所代表的涵义;
(二)提供担保的,应对比说明有无担保的情况下评级结论的差异;
(三)揭示的主要风险;
(四)跟踪评级的有关安排;
(五)其他重要事项。
第五十五条 发行人还应披露下列公司资信情况:
(一)近三年主要贷款银行及其对公司资信的评价(如有);
(二)近三年与主要客户发生业务往来时,是否有严重违约现象;
(三)近三年发行的债券以及偿还情况;
(四)近三年的流动比率、利息倍数〔(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贷款偿还率(实际贷款偿还额/应偿还贷款额)、利息偿付率(实际利息/应付利息)等财务指标。
第七节 担保
第五十六条 发行人应披露本期债券的担保情况。
第五十七条 提供保证的,发行人应披露保证人的基本情况,至少包括下列事项:
(一)基本情况简介;
(二)净资产额、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主要财务指标,并注明是否经审计;
(三)资信状况;
(四)累计担保余额占其净资产额的比例;
(五)偿债能力分析。
第五十八条 发行人应披露债券担保协议或担保函的主要内容,至少包括下列事项:
(一)担保金额;
(二)担保期限;
(三)担保方式;
(四)担保范围;
(五)发行人、担保人、债权代理人、债券持有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六)各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