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制订详实的培训实施方案,周密安排教务和会务;
(三)多渠道选聘培训师资,逐步建立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相对稳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四)培训实行考核制度,重点考核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应有明确的考核结果;
(五)设立培训质量评价环节,广泛征求培训意见和建议;
(六)登记从业人员培训时间、内容、考核结果等有关信息;
(七)各培训单位实施的从业人员后续职业培训,在培训项目结束后十五个工作日内将培训信息以电子版形式正式送交协会。
第十六条 培训可采取集中面授、网络教育及国(境)外院校和专业机构的代培代训等多种方式。
第五章 学时计算
第十七条 从业人员的后续职业培训学时是指在年检期间应达到的培训学时。从业人员年检期间培训学时为20学时(简称总学时)。
第十八条 凡属下列情况的,培训学时全额计入培训总学时:
(一)协会组织的法律法规、业务操作和创新等内容的集中面授或远程形式的培训;
(二)证券监管部门、证券交易所以及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组织的法律法规、执业准则等专项培训;
(三)会员公司和地方协会按协会制定的后续职业培训纲要组织的培训。
第十九条 会员公司或地方协会自行组织的、符合后续职业培训要求的培训,培训学时可计入后续职业培训总学时,但最高计时比例不超过总学时的50%。
第二十条 从业人员接受与证券业务相关的会计、法律、金融专业的教育,在年检期间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分别豁免后续职业培训总学时中的6学时、8学时和10学时。
第二十一条 惩戒培训不得少于6学时,考核采取闭卷方式,重点考核法律法规知识。考核不合格者,须再次接受培训和考核。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纲要由协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纲要从2003年10月1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