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值得指出的是,在SARS疫情中,多数实验室进行血细胞分析使用的是电阻法血细胞分析仪,其血细胞分类的原理是基于白细胞形态正常,根据细胞大小产生的脉冲大小进行细胞分类计数。换言之,只有细胞形态正常才能保证白细胞分类计数相对准确。根据对200多例SARS或“疑似”患者血涂片的观察,发现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均有中毒性变化及细胞体积的变化,约60%以上有“核凝”、“核固缩”和胞质中含中毒颗粒及空泡,70%以上的中性粒细胞有“核脊突”,这会影响仪器分类的准确性。因此在进行血细胞分析时,在做好防护条件下应重视血细胞显微镜检查,或使用高档“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查。
二、SARS特异性抗体
1.特异性抗体检测标准:符合以下两者之一即可判断为SARS:(1) 平行检测进展期血清抗体和恢复期血清抗体发现抗体阳转。(2) 平行检测进展期血清抗体和恢复期血清抗体发现抗体滴度4倍及以上升高。
2.技术说明:
(1)方法:WHO推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absorbent assay,ELISA)或免疫荧光试验(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作为血清SARSCoV抗体检测方法。
(2)双份血清标本:SARS感染血清学诊断双份血清标本是最可靠的。注意尽可能早地采取进展期标本。
(3)平行检测:进展期和恢复期血清标本平行检测是非常重要的。ELISA法检测时应将双份血清标本置于同一块酶免疫反应板内,IFA法检测时应将双份血清标本置于同一张玻片,这样检测抗体滴度才有可比性。
(4)检测抗体的种类:国内目前SARSCoV抗体检测包括IgG、IgM或总抗体,其中任何一种抗体发生阳转或4倍及以上升高,均可诊断SARS。因IgG抗体持续时间较长,最好检测IgG抗体。
(5)试剂盒:应有国家有关机构颁发的应用许可证。
3.结果解释:检测进展期血清抗体和恢复期血清抗体,发现抗体阳转或4倍及以上升高,诊断SARSCoV近期感染。
根据WHO的资料,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SARS CoV抗体时使用发病21天后的血清标本所得结果比较可靠,而IFA法使用发病10天后的血清标本所得结果比较可靠。绝大多数SARS患者症状出现1个月内,应可测出IgG抗体。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SARS患者血清抗体(IgG和/或IgM)在进展期已为阳性,恢复期血清没有4倍及以上升高,但这些患者双份血清存在高滴度的抗体,可结合临床进行诊断。未检测到SARSCoV抗体,不能排除SARSCoV感染。血清学抗体检测不作为早期诊断依据,检测及分析结果时应考虑试剂盒的质量。
三、SARSCoV RNA
1.SARSCoV RNA阳性判断标准:应用PCR方法,符合下列三项之一者可判断为检测结果阳性。
(1) 至少需要两个不同部位的临床标本检测阳性(例:鼻咽分泌物和粪便)。
(2)收集至少间隔2天的同一种临床标本送检检测阳性(例:2份或多份鼻咽分泌物)。
(3) 在每一个特定检测中对原临床标本使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或重复PCR方法检测阳性。
2.PCR检测结果的确认:
(1)使用原始标本重复PCR试验;
(2)在第二个实验室检测同一份标本。
3.实验室检测的几个问题:对PCR检测有如下要求。
(1)使用PCR方法进行SARSCoV检测的实验室应该有PCR 工作经验。应采用质控程序并确认一个合作实验室,以便于对阳性结果进行交叉核对。
(2)对SARSCoV特异性PCR试验阳性结果的确认应采用严格的标准,特别是在低流行区。
(3)SARSCoV检测用试剂盒应具有国家有关机构颁发的许可证,应包括已公布的对照、PCR引物及工作流程,应使用权威机构提供的RNA样本作为阳性RNA 对照。
(4)SARSCoV试验的敏感性取决于标本的收集和对患者检测的时间。采用PCR方法检测可能会得到假阴性的结果,而多个标本和多部位取材可增加试验敏感性。
(5)严格执行实验室操作标准,避免假阳性结果。
(6)在每次PCR操作过程中,应包括合适的阴、阳性对照。在提取中应有1份阴性对照,在PCR运行中应有1份水对照,在核酸提取及PCR运行中应有1份阳性对照;患者标本检测必须要有阳性对照,以便测出PCR抑制物(即设抑制对照)。
(7)扩增第二组基因区可进一步增加试验的特异性。
(8)患者出现症状后5~7天内采集标本阳性率最高。
4.标本的采集、运送及保存:
(1)漱口液:①采集:选择发病早期(最好5天之内)的病例采样有助于提高病毒检出率。应在患者进食2小时后采集标本,期间尽量少喝水。取无菌生理盐水5ml盛装在15ml标准带盖密封一次性无菌塑料离心管内,采样时可让患者先咳嗽数声,然后用5ml 无菌生理盐水漱口,漱口时让患者头部后仰,发出“噢”声,让采样液在咽部转动3~5秒,随后通过纸漏斗缓缓吐回离心管中。②运送与保存:标本应置于冰块环境中(预先准备冰壶)在2小时内尽快送至实验室。标本至实验室后,应尽快进行处理及检测。如果在24小时内可安排检测,标本可置于4℃保存;如果未能安排检测,则放-20 ℃保存;需要长期保存应置于-70℃。
(2)粪便:①采集:使用清洁便盆盛装患者粪便,用灭菌竹签挑取含脓、血或黏液的粪便置于15 ml标准带密封一次性无菌塑料离心管内。②运送与保存:标本应置于冰块环境中(预先准备冰壶)在2小时内尽快送至实验室。标本至实验室后,应尽快进行处理及检测。如果在24小时内可安排检测,标本可置于4℃保存;如果未能安排检测,则放-20 ℃保存;需要长期保存应置于-70℃。
四、T淋巴细胞亚群
1.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诊断标准:大多数SA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亚群均减低,尤以CD+4亚群减低明显。
2.检测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er ,FCM)对相应荧光抗体标记的样本进行检测,计算CD+3、CD+3CD+4、CD+3CD+8细胞的百分比和绝对值。
3.参考值范围:见表1。
表1 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参考值范围(±2s)
指标百分比(%)绝对值(×109(上标)/L)CD+3691±186136±073CD+3CD+4363±146072±042CD+3CD+8249±134051±036CD+4/CD+8152±106
4.结果解释:
(1)百分比:SARS患者的CD+3、CD+4、CD+8亚群的百分比可减低或正常。
(2)绝对值:SARS患者的CD+3、CD+4、CD+8亚群明显减低,其中以CD+4亚群减低尤为显著。
(3)CD+4/ CD+8:正常或降低。
(4)个体差异:不同SARS患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影响因素包括年龄、病情、病程、有无基础疾病、免疫功能状态等。
现已证实,T淋巴细胞介导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是SARS患者的主要免疫病理改变之一,主要表现为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明显受损,其中以CD+3、CD+4、CD+8尤为明显。另外,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也会使T淋巴细胞及亚群发生不同程度减低。因此,SA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主要为CD+3、CD+4、CD+8)的动态检测,有助于SARSCoV致病机制的研究和诊断,并且对于指导治疗(尤其是糖皮质激素应用的时机、剂量等)以及提示预后具有重要价值。但应用此标准诊断SARS时,应排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乙型肝炎病毒等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血液系统疾病、肝肾疾病、糖尿病、器官移植等情况导致的CD+3、CD+4、CD+8的变化。T淋巴细胞的受损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有明显相关性,即重型SARS患者较普通型明显,死亡病例T淋巴细胞亚群下降更为显著。另外,SARS患者T淋巴细胞的减低为可逆性改变,恢复期病例的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可逐渐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
5. 注意事项:
(1)样本采集后应6小时内送检,24小时内完成检测。
(2)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同时,应计数外周血淋巴细胞,用以计算各亚群(CD+3、CD+4、CD+8)的绝对值。
(3)防止微小凝块阻塞流式细胞仪的吸样针,加样时应尽量避免将全血样本粘至样品测试管的侧壁上。
(4)防止单克隆抗体的损失,对样本进行荧光标记时应尽量避免将试剂粘至样本测试管的侧壁上。
(5)操作中应注意避免各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的交叉污染。
五、鉴别诊断
1.鉴别诊断项目:在SARS早期诊断时,流感病毒(甲、乙、丙型)、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及呼吸道细菌等检测有助于SARS的鉴别诊断。
2.实验方法:目前的实验方法主要有快速诊断、血清学诊断、分子生物学检测及病毒(衣原体、细菌)分离等方法。
(1)快速诊断:通常采用酶免疫分析(EIA)、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病原体的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
(2)血清学诊断:可采用补体结合试验、代谢抑制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等方法。应用双份血清检测,抗体效价增高4倍及以上有意义,一般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3)分子生物学检测:目前采用基因探针和PCR等方法。基因核酸杂交技术虽然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但由于基因探针常用同位素标记,具有放射性污染,且设备要求高、操作繁琐,一般难以推广。PCR技术具有简便、快速、敏感、特异等特点,容易推广,但实验室的标准化问题有待于解决。
(4)病毒(衣原体、细菌)的分离:采用患者鼻咽分泌物接种人胚肺细胞或猴肾细胞培养,分离病毒和衣原体,再用补体结合或中和试验、IFA或ELISA等鉴定抗原。但细胞培养阳性率不够高,另外因技术操作复杂,实验设备要求较高,一般医院不具备培养条件,且敏感性受标本采集、运输、保存等因素影响,该实验方法不适合作为常规检测,多用于科研和疑难病例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