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卫生部关于推荐新修订的《医院预防与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医院感染的技术指南》的通知

  六、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
  (一)高危器械:凡是穿过皮肤或黏膜而进入无菌组织、器官、腔隙的医疗器械,及与破损的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医疗器械应当进行彻底清洗、干燥后进行灭菌处理。
  1、压力蒸汽灭菌:121℃ 20分钟;132℃ 4分钟。
  2、环氧乙烷气体灭菌:800mg/L-1200mg/L;相对湿度55-60%;50℃;6h。按不同物品的性质进行环氧乙烷解吸(50℃条件下)平均4-6h。
  3、戊二醛灭菌:2%的碱性戊二醛溶液浸泡10小时,灭菌水彻底冲洗,干燥保存。
  (二)中危器械:凡是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应当经过彻底清洗、干燥后,根据其材料要求分别采用不同消毒方法进行消毒。
  (1)流动蒸汽消毒20分钟。
  (2)煮沸消毒20分钟,水中加入1%碳酸氢钠可提高消毒效果。
  (3)不适于压力蒸汽灭菌的物品可采用化学消毒法:
  ①戊二醛:2%的碱性戊二醛溶液浸泡30分钟。消毒后用清水彻底冲洗残留戊二醛,干燥保存。
  ②过氧乙酸(加防腐蚀剂):0.2%-0.5%的过氧乙酸擦拭或浸泡作用15分钟,消毒后用清水彻底冲洗残留过氧乙酸,干燥保存。
  ③乙醇或异丙醇:70-80%浸泡作用15-30分钟,干燥保存。
  (三)低危物品:通常这类物品只直接或间接与病人健康无损的皮肤相接触,一般只需清洁处理。当被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明显污染时才需要消毒。常用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作用30分钟,用清水彻底冲洗后干燥保存。
  七、病人使用物品的消毒
  (一)病人使用的床单、被罩等物品每周定期更换,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后及时更换。用后的上述物品用双层布袋封扎,压力蒸汽灭菌后送洗衣房,清洗消毒,也可以使用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半小时,送洗衣房清洗消毒;病人的口罩每天更换,消毒方法同床单,但应与床单等物品分开清洗与消毒。如果上述物品为一次性使用,使用后应当按医疗废物处理。病人使用物品与医务人员使用物品应当分开清洗、消毒。
  (二)呼吸治疗装置在使用前应达到高水平消毒,螺纹管尽可能使用一次性使用物品;若重复使用,用后应当立即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后,再清洗消毒;也可以使用专用清洗机 (80-93℃,10分钟)清洗,烘干备用。氧气湿化瓶应当每24小时更换,使用后的湿化瓶浸泡于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剂中30分钟,无菌水冲洗后干燥备用。呼吸机主机表面清洁后,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三)接触病人的精密仪器设备,设备表面用70%乙醇或异丙醇擦拭消毒两遍,或整机用环氧乙烷气体消毒。
  (四)体温计使用后用75%乙醇浸泡15分钟,或者用0.2%过氧乙酸浸泡消毒10分钟后干燥保存。血压计、听诊器等,每次使用前、后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压舌板一人一用一灭菌,或者使用一次性压舌板。
  (五)氧气瓶在移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房前,用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外表面。
  (六)有条件的医院,可以使用电子病历。病历尽可能不带入污染区,病历(包括各种化验单)一旦被污染时,可以使用甲醛氧化法或加热法熏蒸、环氧乙烷气体消毒或者压力蒸汽灭菌(热敏纸除外)。
  (七)病人使用后的痰杯,应当按照1:1比例向杯中注入2000mg/L含氯消毒剂处理痰液60分钟,然后将痰液倒入厕所。痰杯浸泡于1000mg/L含氯消毒剂中, 作用30分钟,清水冲洗,干燥备用,使用的一次性痰杯,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
  (八)病人使用后的餐具,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0.2% 的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清洗消毒后备用;或者用80-93℃的清水刷洗后,流动蒸汽消毒20分钟。也可以使用一次性餐具,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
  (九)运送病人的工具使用后应当进行消毒,担架、平车等物体表面用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救护车运送病人时应开窗通风,病人离车后,车内的物体表面用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空气用流动紫外线灯照射1小时;救护车上应当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十)病人的个人用物,置福尔马林熏箱或熏房(氧化法)消毒12小时以上,方可随病人带回家。病人使用的手机用75%乙醇擦拭表面后,用塑料小袋密封,保存一周后再使用。
  八、病人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的处理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