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对企业实行信用分类监管的意见

  5.广告行为;
  6.商标使用情况;
  7.消费者权益保护情况;
  8.动产抵押情况;
  9.年度资产负债和损益情况;
  10.其他经营行为。
  (三)市场退出指标
  该指标反映的是企业在退出市场过程中的信用状况,内容包括注销登记和吊销营业执照情况,核心在于退出市场是否依法进行清算。主要涉及以下指标:
  1.破产宣告、解散或吊销事由;
 2.清算人;
 3.清算公告情况;
 4.清理债权债务情况;
 5.清算报告。
  (四)参照指标
  该指标是除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以外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指标,在制定企业信用监管等级标准和实施企业分类时作为参考。主要涉及以下指标:
 1.资产状况;
 2.银行信用等级、金融债务情况;
 3.行政许可和资质管理情况;
 4.生产许可证和产品质量检验情况;
 5.财产担保情况;
 6.有关行政处罚情况;
 7.司法判决、股权冻结情况;
 8.其他与信用相关的企业情况。
 二、企业信用分类标准
 企业信用标准包括道德和法律两个范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行政执法机关,所设定的信用指标反映了企业遵守法律和法律行为规范的情况,标准应属于法律范畴。结合企业行为本身与信用关系的密切程度,依据企业信用指标所反映的信用状况,将企业信用标准分为守信标准、警示标准、失信标准和严重失信标准。
  (一)守信标准
  遵守法律法规和诚实信用原则,具有良好商业信用。具体认定标准是:
  1.具备法定条件;
  2.投资人的出资已到位;
  3.年检为A级(当年设立的企业不涉及);
  4.除不可抗力、对方当事人违约以及依法变更、解除的合同外,合同履约率达100%;
 5.一年内无任何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记录;
 6.以下情况在认定时作为参考:
 (1)资产状况良好;
 (2)一年内在有关行政部门无行政处罚记录、司法机关无违法记录;
 (3)获得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信用类荣誉称号;
 (4)银行信用良好。
 (二)警示标准
 有一定的失信行为。具体认定标准是:
 1.具备法定条件;
 2.以非货币出资在企业设立后法定期限内尚未办理过户手续;
  3.除不可抗力、对方当事人违约以及依法变更、解除的合同外,合同履约率虽未达100%,但无合同欺诈行为;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