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集成电路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s,简称IC卡),又名智能卡,是一种将存储有大量信息的芯片附着在基本介质上的一种卡。其特点是体积小、存储容量大、安全性高、使用方便等。IC卡从问世以来,经历了存储器卡、逻辑加密卡到CPU卡的发展过程。目前,各种类型的IC卡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社会的各个领域。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全国IC卡应用总体规划》及《建业信息化“十五”计划》,结合建设事业IC卡发展的实际需要,特制订《建设事业IC卡五年发展规划》,以加速建设事业IC卡技术应用的健康发展,提高建设事业信息化整体水平。
1.国内外IC卡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1.1 国外IC卡应用概况
IC卡自20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在近30年的时间里发展迅速。国际上IC卡的发行量从1992年的2.6亿张发展到2000年的20.6亿张。各地区市场份额为:亚洲占30%,欧洲占40%,北美占12%,南美占10%,其他国家占8%;按应用类别来看,其中电话卡占57.86%,SIM卡占17.97%,金融卡占11.20%,其他占12.97%。目前,国际上IC卡的应用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预计2003年将达到63亿张。
法国是世界上使用IC卡最早的国家,主要应用于通信、银行、医疗、公交、高速公路及地铁,所采用的卡片为非接触IC卡及双界面CPU卡,其中地铁广泛采用纸介质IC卡。
新加坡致力于IC卡跨行业、跨部门的多领域应用,其电子钱包可用于超市、公路收费、停车场收费、图书馆、学校以及网上交易。
韩国的IC卡发展也比较迅速,例如釜山市在1998年就建立了基于非接触IC卡的城市公交系统,并于2000年发行了适合多种应用的双界面CPU卡-数字釜山卡。用户可以使用接触或非接触方式通过ATM或充值设备对数字釜山卡进行充值。此外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充值,通过与个人电脑相连的读卡器将银行账户中的资金转移到IC卡中。项目初期已经发行了100万张卡片。现在已有30万台读卡器、2万个销售网点和4万台自动售卡机投入使用。600台充值设备及500台ATM机用来为卡充值以实现票务及电子钱包功能。
日本正在筹划并实施公共行业间IC卡的合作,以先期发行的居民基本信息卡为基础,从技术上采用非接触IC卡,支持多种应用,其中包括行政、医疗、流通、交通及金融等,应用之间采用防火墙。
美国近年来IC卡应用也快速发展起来,年增长率达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