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布置2003年行政事业单位决算报表的通知

  基本支出:反映行政事业单位为保障其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以中央财政拨款安排的各项支出。分为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3项。其中人员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与税补02表中对应科目中财拨款列的支出数一致,公用支出除对应科目外还应加入税补02表序号153“金税二期”和序号159“金税三期”中财政拨款列的支出数。
  项目支出: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在基本支出之外发生的以中央财政拨款安排的行政事业性项目支出和基本建设项目支出。
  行政事业性项目支出:反映国税局系统“两费”、“办案”、“金税运行”、“双代”和“税收调查”5项用中央财政项目拨款安排的支出,分别与税补02表对应科目的中财拨款列的支出数一致。
  基本建设项目支出:反映国税局系统用中央财政拨款安排的支出。使用中央财政“税务部门基建支出”项目经费拨款(财政部、国家计委)安排的基本建设项目支出填列01类0174款017402项和017405项;使用除项目和特定用途外的中央财政拨款安排的基本建设项目支出,按照该拨款科目的类款项填列。总数与税补02表基建项目支出中财拨款列的支出数一致。
  其他项目支出:仅限填列科技三项费。
  (五)结余分配: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填列。
  (六)年末结余:行政单位填列“小计”和“专项结余”;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填列“小计”、“专项结余”和“事业单位未分配结余”。
  注意:“专项结余”不允许填列(计算)负数。
  (七)表中行政单位和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不填13栏;事业单位如无中央财政拨款安排的基本建设项目,则不填11栏。行政事业单位均不填12栏。
  (八)审核公式
  1、逻辑性公式
  4栏=(5+9)栏;
  5栏=(6+7+8)栏;
  9栏=(10+11+12)栏;
  14栏=(1+3-4-13)栏;
  相同类款项3栏=02表2栏;
  相同类款项5栏≤03表2栏;
  相同类款项10栏≤03表4栏;
  相同类款项11栏≤03表5栏。
  2、核实性公式
  3栏至13栏≥0。
  3、合理性
  1栏≥2栏;
  14栏≥15+16栏;
  4、本表与税补02表的关系
  1栏“上年结余-小计”=序号2“(一)中央财政拨款”
  2栏“其中:专项结余”=序号3“其中:两费”+序号4“办案”+序号5“金税运行”+序号6“双代”+序号7“基建拨款支出”+序号8“税收调查”
  3栏“财政拨款收入”=序号13“(一)中央财政拨款”
  4栏“用财政拨款收入安排的支出-合计”=序号47“三、本年支出”中财拨款栏
  5栏“基本支出-小计”=序号48“(一)人员支出”中财拨款栏+序号69“(二)公用支出中财拨款栏+序号153”金税二期“中财拨款栏+序号159”金税三期“中财拨款栏+序号125”(三)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中财拨款栏
  6栏“人员支出”=序号48“(一)人员支出”中财拨款栏
  7栏“公用支出”=序号69“(二)公用支出”中财拨款栏+序号153“金税二期”中财拨款栏+序号159“金税三期”中财拨款栏
  8栏“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序号125“(三)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中财拨款栏
  9栏“项目支出小计”=序号140“(四)项目经费支出”中财拨款栏-序号153“金税二期”中财拨款-序号159“金税三期”中财拨款
  10栏“行政事业性项目支出”=序号141“36、两费”中财拨款栏+序号145“37、办案费”中财拨款+序号151“金税网络运行费”中财拨款栏+序号152“39、双代手续费”中财拨款栏+序号158“税收调查”中财拨款栏
  11栏“基本建设项目支出”=序号164“43、基建项目支出”中财拨款栏
  15栏“专项结余”=序号174“其中:两费”+序号175“办案”+序号176“金税运行”+序号177“双代”+序号178“基建拨款支出”+序号179“税收调查”
  财决07表:基本数字表
  本表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总体人员情况。请根据人事部门提供的数据按预算科目进行填列。当人事部门提供的数据与财务统计数据不一致时,请查明原因并使之一致后再填列。所有指标均不含临时工和单位负担遗属人员数。具体填列要求和方法如下:
  (一)科目编码、科目名称:同财决01表。
  行政单位的离退休人员选填“行政单位离退休”科目(如无行政单位离退休经费则选填“政府机关经费”),行政单位除离退休以外人员一般选填“政府机关经费”。
  事业单位的离退休人员如有“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来源则选填此科目,如无“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来源则选填“税务事业费”科目,在职人员一般选填“税务事业费”科目。
  (二)表中合计行的数据为单位各类机构和人员的实际数量。
  (三)年末机构数:反映单位年末独立核算机构的数量。地(市)国税局系统财务部门填列本地(市)全部独立核算机构数量;省国税局系统财务部门填列省局机关和省局直属独立核算机构数量。
  合计行的机构数与财决12表中的年末独立核算机构数一致。合计行的国家职工、离休人员、退休人员和长休人员数分别与财决12表中的在职人数(减长休人数)、离休人数、退休人数和长休人员数一致。
  (四)财政拨款开支人数:行政单位人数在此栏填列。
  (五)财政补助开支人数:事业单位人数在此栏填列。
  (六)平均数:按全年12个月加权平均计算。
  (七)年末学生人数:不填。
  (八)审核公式
  1、逻辑性公式
  1栏=(2+3)栏;
  4栏=(5+7+9+11+13)栏;
  15栏=(16+18+20+22+24)栏;
  26栏=(27+29+31+33+35)栏;
  4栏≥(15+26)栏;
  5栏≥(16+27)栏;
  7栏≥(18+29)栏;
  9栏≥(20+31)栏;
  11栏≥(22+33)栏;
  13栏≥(24+35)栏;
  2、表间关系
  本表合计行4栏=财决12表8-11-19+25栏;
  本表合计行9栏=财决12表26栏;
  本表合计行11栏=财决12表27栏;
  本表合计行13栏=财决12表11+19栏。
  财决08表和财决09表:事业单位事业基金增减变动情况表和事业单位专用基金增减变动情况表
  这两张表主要反映事业单位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的增减变动情况,按预算科目填列,仅由独立核算且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填列。住房补贴收支结余按照财政部财会[2003]28号的有关规定处理。
  (一)财决08表审核公式
  1、逻辑性公式
  1栏=(2+3)栏;
  4栏=(5+6)栏;
  7栏=(8+9)栏;
  10栏=(11+12)栏;
  10栏=(1+4-7)栏;
  11栏=(2+5-8)栏;
  12栏=(3+6-9)栏。
  2、核实性公式
  4-9栏≥0。
  (二)财决09表审核公式
  1、逻辑性公式
  1栏=(2+3+4+5)栏;
  6栏=(7+8+9+10)栏;
  11栏=(12+13+14+15)栏;
  16栏=(17+18+19+20)栏;
  16栏=(1+6-11)栏;
  17栏=(2+7-12)栏;
  18栏=(3+8-13)栏;
  19栏=(4+9-14)栏;
  20栏=(5+10-15)栏。
  2、核实性公式
  7-10、12-15栏≥0;
  7栏≥01表13栏。
  财决10表:资产负债简表
  本表按全口径反映行政事业单位整体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年初至年末的变动情况,分为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企业管理事业单位三部分。
  行政单位部分反映单位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经费开支形成的各项资产、负债及净资产的变化情况。注意“专项结余”不能反映(计算)负数。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