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写说明:病人年龄≤14岁,需填写家长姓名。
表3: 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禽流感监测病例统计报表
┏━━━━━┯━━┯━━━━━━━━━━━━━━━━┯━━━━━┯━━━━━━┓
┃ 日期 │星期│ 各年龄组(岁)流感样病例数│肺炎病例数│门诊病例总数┃
┃(年/月/日)│ │ │ │ ┃
┃ │ ├──┬──┬──┬───┬───┤ │ ┃
┃ │ │ 0-│5- │15-│ 25-│ ≥60 │ │ ┃
┠─────┼──┼──┼──┼──┼───┼───┼─────┼──────┨
┃ │ 一│ │ │ │ │ │ │ ┃
┠─────┼──┼──┼──┼──┼───┼───┼─────┼──────┨
┃ │ 二│ │ │ │ │ │ │ ┃
┠─────┼──┼──┼──┼──┼───┼───┼─────┼──────┨
┃ │ 三│ │ │ │ │ │ │ ┃
┠─────┼──┼──┼──┼──┼───┼───┼─────┼──────┨
┃ │ 四│ │ │ │ │ │ │ ┃
┠─────┼──┼──┼──┼──┼───┼───┼─────┼──────┨
┃ │ 五│ │ │ │ │ │ │ ┃
┠─────┼──┼──┼──┼──┼───┼───┼─────┼──────┨
┃ │ 六│ │ │ │ │ │ │ ┃
┠─────┼──┼──┼──┼──┼───┼───┼─────┼──────┨
┃ │ 日│ │ │ │ │ │ │ ┃
┠─────┼──┼──┼──┼──┼───┼───┼─────┼──────┨
┃ ―― │合计│ │ │ │ │ │ │ ┃
┗━━━━━┷━━┷━━┷━━┷━━┷━━━┷━━━┷━━━━━┷━━━━━━┛
填表说明:1、此表由监测医院填写(也可作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统计报表)。
2、此表内的流感样病例必须是发病前1周内有禽类接触史的病例。
3、所填数字为监测发现的所有监测病例的统计数。
报告人: 报告日期: 年 月 日
附件4 禽流感消毒技术方案
一、消毒原则
消毒工作应在疫情发生后及时有效地进行。对必须消毒的对象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消毒工作应避免盲目性,如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可以使污染物品无害化时,可以不进行消毒处理。
1、仅出现动物禽流感疫情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该配合农业部门开展工作,指导现场消毒,进行消毒效果评价。
(1)对死禽和宰杀的家禽、禽舍、禽粪进行终末消毒;
(2)对划定的动物疫点内病、死禽可能污染的物品进行消毒;
(3)对划定的动物疫区内的饮用水应进行消毒处理,对流动水体和较大的水体等消毒较困难者可以不消毒,但应严格进行管理;
(4)对划定的动物疫区内可能污染的物体表面在出封锁线时进行消毒;
(5)必要时对禽舍的空气进行消毒。
2、出现人禽流感疫情
发生人禽流感疫情时,各级疾病控制中心除应协助农业部门针对动物禽流感疫情开展消毒工作,进行消毒效果评价外,还应对疫点和病人或疑似病人污染或可能污染的区域进行消毒处理。
1、加强对人禽流感疫点、疫区现场消毒的指导,进行消毒效果评价;
2、对病人的排泄物、病人发病时生活和工作过的场所、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及可能污染的其他物品进行消毒;
3、对病人诊疗过程中可能的污染,同时按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的要求进行消毒。
二、消毒方法
消毒工作应该由经过培训、有现场消毒经验的人员进行,针对不同的消毒对象采用相应的消毒方法。
1、禽舍、厕所和病家的地面、墙壁、门窗
0.1%过氧乙酸溶液或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泥土墙吸液量为150ml/㎡~300ml/平方米,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ml/平方米,地面喷药量为200ml/㎡~300ml/平方米。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min。
2、纺织品
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煮沸消毒30min,或用25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不耐热的纺织品可采取过氧乙酸薰蒸消毒。消毒时,将欲消毒衣物悬挂在密闭空间,按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7ml(1g/立方米),放置瓷或玻璃容器中,加热薰蒸2h。
3、动物及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呕吐物
稀薄者,每1000ml可加漂白粉50g,搅匀放置2h。尿液每1000ml加入漂白粉5g混匀放置2h。成形粪便可用20%漂白粉乳剂2份加于1份粪便中,混匀后,作用2h。对厕所和禽舍的粪便可以集中消毒处理时,可按粪便量的1/10加漂白粉,搅匀加湿后作用24h。
4、餐(饮)具
首选煮沸消毒15min,也可用0.1%过氧乙酸溶液或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20min后,再用清水洗净。
5、食物
生吃的瓜果、蔬菜类可用0.1%过氧乙酸溶液浸泡10min。病人的剩余饭菜不可再食用,煮沸30min,或用20%漂白粉乳剂浸泡2h,也可焚烧处理。
6、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
可用1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或0.2%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min,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容器。
7、家用物品、家俱
可用0.1%过氧乙酸溶液或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喷洒或擦洗消毒。
8、手与皮肤
用0.5%碘伏溶液(含有效碘5000mg/L)或0.5%氯己定醇溶液涂擦,作用1min~3min。也可用75%乙醇或0.1%苯扎溴铵溶液浸泡1min~3min。
9、人与动物尸体
动物尸体应焚烧或喷洒消毒剂后在远离水源的地方深埋,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水源。病人尸体宜尽快火化。
10、运输工具
车、船内外表面和空间可用0.1%过氧乙酸溶液或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至表面湿润,作用60 min。
11、垃圾
可燃物质尽量焚烧,也可喷洒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60min以上。消毒后深埋。
12、污水
对小水体的污水每10L加入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溶液10ml,或加漂白粉4g。混匀后作用1.5h~2h,余氯为4mg/L~6mg/L时即可。较大的水体应加强管理,疫区解除前严禁使用。
13、饮用水
对疫区的饮用水应进行消毒处理,保证其微生物指标符合《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14、空气
房屋经密闭后,对细菌繁殖体和病毒的污染,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溶液7ml(1g/立方米),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加热蒸发,薰蒸1h,即可开门窗通风。或以0.5% 过氧乙酸溶液(8ml/立方米)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30min。
三、评价原则
1、过程评价
是否在发现疫情后及时对所有必须消毒的物体按规定的方法采取了有效的消毒措施。
2、效果评价
实验条件允许时,可以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效果评价,当消毒前后自然菌的杀灭率≥90%时可以认为消毒合格。
附件5 人禽流感疫情报告管理方案
一、总则
(一)目的
1、提高人禽流感监测的敏感性和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提高人禽流感疫情监测报告质量,及时、准确地掌握人禽流感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制订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二)依据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三)疫情报告及信息管理工作的原则
1、按照“网络直报,逐级审核,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依法报告,依法管理”的原则。
2、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四)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军队、武警、铁路、交通、民航、厂矿企业、学校等部门和系统所属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各负其责,实施人禽流感的疫情报告及信息管理。
二、疫情报告
人禽流感疫情报告实行专病报告管理,已发现人禽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的县(区),须以县为单位实行人禽流感疫情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一)疫情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1、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检疫人员、疾病控制人员及个体开业医生和疾病管理系统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
责任报告人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发现人禽流感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应依法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立即通过电话、传真或计算机网络向所在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
2、义务报告单位和报告人:除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外的任何单位和个人。
(二)报告内容
《传染病报告卡》和《人禽流感病例个案调查表》。
(三)报告要求
各省人禽流感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由卫生部组织核实、确认。
1、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
(1)医疗保健机构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医务人员在接诊、收治人禽流感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人时,无论患者是否为本地户籍,应立即向医院指定部门报告。
发现人禽流感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医生要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对转院病人或再次就诊病人应注明前几次接诊医院,应立即通过电话、传真或计算机网络向当地和病人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同时寄送《传染病报告卡》。如通过网络直报则勿需再寄送传染病报告卡。
(2)当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痊愈出院或死亡时,应将病人的诊断、转归等情况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由网络直报人员,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对原报告卡及时作出订正和转归报告。
(3)人禽流感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转院报告
人禽流感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发生转院时,网络直报人员需将《传染病报告卡》随病人一并转出,并通知接受转入患者的医疗保健机构,在网络直报系统中,对转出单位已报告的患者信息进行接管确认。如转入患者的医疗保健机构不具备上网条件,该患者的信息由所在地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代为处理。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专线或其它方式,登录http://211.167.248.17:8080网址进入《国家疾病监测个案专报系统》,对经国家确认后的人禽流感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逐级进行审核。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后,立即将《人禽流感病例个案调查表》进行网络直报。
省、地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切实加强对人禽流感疫情报告工作的技术支持与指导,确保《国家疾病监测个案专报信息系统》畅通运行。
(四)报告程序和时限
1、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在接诊人禽流感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时,城镇应于2小时、农村应于6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和计算机网络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
2、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应于2小时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3、卫生行政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后,应于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五)疫情报告的种类
1、病例的初次报告:人禽流感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的初次报告,以最快方式将《传染病报告卡》的发病卡寄送当地县(区、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过网络直报可不再寄送传染病报告卡。
病例的初次报告在网络直报系统中属于原始报告,要求网络直报人员及时、快速上报;若发现录入有错,应及时进行修改。只有当报告卡从省级上报国家时,该报告卡的信息才参与统计,此后只能对传染病报告卡进行订正。
2、病例的订正报告:责任报告人对已报告人禽流感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的诊断进行动态订正的报告。包括疑似病例转确诊病例、疑似病例转排除、确诊病例转疑似病例、确诊病例转排除。要求责任报告人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的订正卡并寄送《传染病报告卡》的订正卡。
通过网络直报订正可不再寄送传染病订正卡。只需修改“疾病名称”,要求完整和准确。每订正一次,收卡时间将自动改为修改订正当天时间。疑似病例转确诊病例,订正时直接将疾病名称改为“人禽流感”;疑似病例排除,订正时直接将疾病名称改为“其他疾病”;确诊病例转疑似病例,订正时直接将疾病名称改为“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排除,订正时直接将疾病名称改为“其他疾病”或“××传染病”。
3、转归报告:责任报告人对人禽流感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治愈出院、转院以及死亡等情况的报告,同时寄送《传染病报告卡》的转归卡。转归报告在疫情直报系统中,只需在上报的《传染病报告卡》的转归卡中,填写“出院日期”或“死亡日期和死亡收卡日期”,要求完整和准确。每订正一次,收卡时间将自动改为当天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