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基本方针
坚持安全生产与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坚持“科技兴安”,装备、管理和培训并重;坚持立足防范、关口前移,依法行政、强化监管,深化整治、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
(三)总体目标
到2007年,全国工矿商贸企业伤亡事故和死亡人数逐年下降,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上升的幅度有所降低,矿山、危险化学品和建筑等高危行业事故多发的状况得到改善,特大事故频繁发生的局面得到遏制,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到2010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监管体系、应急救援体系,特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到2020年,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总体上达到或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四)分类目标
1.全国各类事故及职业卫生监督检查控制目标(以2001-2003年统计平均数据为基数)
全国特大事故起数控制目标:到2007年,特大事故起数下降30%以上;到2010年,在“十五”期间统计平均数据的基础上,再下降20%以上。
全国工矿企业10万人死亡率控制目标:到2007年下降到12.2以下,到2010年下降到10.5以下。
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控制目标:到2007年下降到3.0以下;到2010年下降到1.6以下。
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控制目标:到2007年下降到9.0以下,到2010年下降到8.2以下。
重大事故结案率控制目标:到2010年,重大事故结案率达到100%。
职业卫生监督检查控制目标:到2010年,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监督检查合格率达到80%以上。
2. 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目标
到2010年,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都建立起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工作机构和执法队伍;行业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人员能满足工作需要;安全监管、监察工作的机构、人员、经费、设施和装备“五到位”;形成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管网络体系;全国安全监管、监察人员的数量不低于企业职工人数的万分之二。
3. 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目标
到2010年,基本形成与《
安全生产法》等法律配套的法规体系,地方性安全生产法规及国家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完善,重点领域安全生产相关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
4. 安全生产支撑体系建设目标
到2010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信息体系、技术保障体系、培训体系、宣传教育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国家、区域、省、市、县等多级应急救援系统有效运行。
5. 安全科学技术发展目标
到2010年,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安全科技发展运行机制,初步形成安全生产理论体系,建成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提高安全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安全科技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