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


  思想政治4
  (生活与哲学)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发展,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树立和追求崇高的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       内容目标       │          提示与建议          ┃
┠─────────────────┴─────────────────────────┨
┃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
┠─────────────────┬─────────────────────────┨
┃1.1 思考日常生活富有哲理的事例  │1 生活和学习中有许多蕴涵哲学道理的故事,表明哲学并┃
┃,感悟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不神秘。                     ┃
┃能够开启人的智慧。        │2 许多充满智慧、富有哲理的故事,表明哲学是关于世界┃
┃                 │观的学问。                    ┃
┠─────────────────┼─────────────────────────┨
┃1.2 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   │3 古今中外许多著名思想家的言论,表达着各自的哲学思┃
┃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   │想,反映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争辩、形而上学与辩证┃
┃学;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法的不同。                    ┃
┃                 │◆ 思维与存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者的基本问题。  ┃
┃                 │◆ 汇集资料:哲学的基本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    ┃
┠─────────────────┼─────────────────────────┨
┃1.3 分析实例,说明真正的哲学是  │4 例如,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对当时社会历史发┃
┃时代精神的精华,明确马克思主义  │展的作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对近代西方社会进步的┃
┃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  │影响。                      ┃
┃作用。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
┃                 │放事业。                     ┃
┃                 │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
┃                 │是时代的产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理论。 ┃
┃                 │                         ┃
┠─────────────────┴─────────────────────────┨
┃                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
┠─────────────────┬─────────────────────────┨
┃2.4 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  │1 例如,有神论与无神论的争辩,尊重规律或违背规律的┃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事例,从中得出物质世界和客观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结 ┃
┃,阐述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   │论。                       ┃
┃求是”的意义。          │2 从社会物质生产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
┃                 │解释世界,认识社会发展规律。           ┃
┃                 │3 探讨客观世界,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
┠─────────────────┼─────────────────────────┨
┃2.5 解析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   │4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
┃掌握的事例,印证人们在尊重客   │5 讨论:以“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行 ┃
┃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   │的”为题。包括精神状态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精神状态┃
┃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   │与发挥潜能的关系,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客观规律的关┃
┃                 │系。                       ┃
┠─────────────────┼─────────────────────────┨
┃2.6 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明  │1 例如,过去人类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历程,当前尚未破解┃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  │的自然之谜和新出现的社会问题。          ┃
┃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  │2 讨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  ┃
┃中的重要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与  │3 追求真理的信念与坚持实践标准相统一,就要体现时代┃
┃时俱进。             │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 ┃
┃                 │态。                       ┃
┃                 │4 撰文:《实践论》读后感。            ┃
┃                 │                         ┃
┠─────────────────┴─────────────────────────┨
┃                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
┠─────────────────┬─────────────────────────┨
┃3.7 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   │1 演示: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实例。如生物链的存在,┃
┃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   │病毒的出现与人口密度、生活习惯、环境之间的关系。 ┃
┃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解析事物整   │2 策划一个项目:如学习生活中的课程组合、经济生活中┃
┃体和部分的关系,尝试用系统优   │的资源配置,用系统优化的观点和方法制定实施方案,并┃
┃化的方法安排工作。        │说明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道理。       ┃
┠─────────────────┼─────────────────────────┨
┃3.8 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   │3 例如,生产工具的演变,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等。  ┃
┃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4 针对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阐发可┃
┃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持续发展的哲学依据。               ┃
┃                 │5 撰文:用哲学观点,阐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
┃                 │学发展观。                    ┃
┠─────────────────┼─────────────────────────┨
┃3.9 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事物  │1 “祸福相倚”与“得失转化”的有关事例,揭示了对立┃
┃自身“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统一关系。                    ┃
┃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   │2 用“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讨论生活中的实例,并┃
┃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解决问题  │说明其普遍意义。                 ┃
┃抓住主要矛盾。          │3 “牵牛要牵牛鼻子”蕴涵着抓主要矛盾的观点。   ┃
┃                 │4 “对症下药” “因地制宜”等蕴涵着具体问题具体分 ┃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