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

┃                 │析的观点。                    ┃
┃                 │撰文:《矛盾论》读后感。             ┃
┠─────────────────┼─────────────────────────┨
┃3.10 列举多方面的创新表现和成果 │1 生活中有许多实例表明迷信权威的危害和独立思考的价┃
┃,辩证地说明批判性思维在创新过程 │值。                       ┃
┃中的作用,阐释解放思想的重要意义。│2 收集以批判性思维获得创新成果的事例。      ┃
┃                 │3 讨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辩证关 ┃
┃                 │系,及其对开拓创新的意义。            ┃
┠─────────────────┴─────────────────────────┨
┃                四、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                ┃
┠─────────────────┬─────────────────────────┨
┃4.11 识别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  │1 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是人们行为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
┃表现,说明价值判断的意义,理解  │2 以校训、班徽的制定为例,可说明价值判断在人们的行┃
┃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   │为选择中的作用。                 ┃
┃                 │3 讨论:报刊媒体中关于事实陈述和观点陈述的内容。 ┃
┠─────────────────┼─────────────────────────┨
┃4.12 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们的社会│4 社会调查:了解不同的人对某项改革措施的不同反应,┃
┃地位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时 │用哲学观点探讨其原因。              ┃
┃间、地点、条件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价│5 从不同历史时期人物的言论中,探究影响其价值判断的┃
┃值判断;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素。                      ┃
┠─────────────────┼─────────────────────────┨
┃4.13 剖析价值冲突的实例;体验价值│6 例如,竞争与友情,关爱与惩罚,传统与时尚等。  ┃
┃比较、鉴别、选择的过程;认同人民的│1 讨论:选择解决某项公共问题的不同方案,应遵循的价┃
┃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树立为人民服务│值准则,可采取的策略与方法。           ┃
┃的思想。             │2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要把献身人民的事 ┃
┃                 │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和标准。   ┃
┠─────────────────┼─────────────────────────┨
┃4.14 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7 讲评:一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劳动者的生活轨迹。┃
┃,阐明生活的意义,理解只有对社会做│8 讲演:面对人生旅途中挫折与成功、曲折与前进、机遇┃
┃出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与挑战的选择。                  ┃
┃                 │9 人生理想的实现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实现人生价值┃
┃                 │的条件需要每个人去创造。             ┃
┃                 │10 撰写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小论文。        ┃
┗━━━━━━━━━━━━━━━━━┷━━━━━━━━━━━━━━━━━━━━━━━━━┛

  注:
  内容目标:采用不同的行为动词规范学习行为和表现,表达内容标准的过程性和结果性两种要求。行为主体是学生。
  提示与建议:针对“内容目标”的实施,提供相应的内容和路径,是可选择、供参照的建议。运用主体是教师。
  二、选修课程
  (一)科学社会主义常识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高举的旗帜,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青年学生应该懂得:自从《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科学社会主义就成为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也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最新发展。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1.1 对照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言论,阐明《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1.2 引述马克思和恩格斯从事革命活动的史实,说明他们合著的《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旗帜。
  2.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
  2.3 分析20世纪初的时代背景,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抓住历史机遇的典范。
  2.4 运用有关资料,说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一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创举。
  3.社会主义是亿万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3.5 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3.6 简述从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胜利历程,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4.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
  4.7 评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确认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4.8 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说明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意义。
  5.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旗帜
  5.9 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明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5.10 围绕“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阐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5.11 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阐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活动建议]
  1.摘录《共产党宣言》中的著名论断,办一期板报。
  2.观看有关十月革命的影视资料片,就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以及列宁如何把握住历史机遇、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交流各自的感想。
  3.选读:《改造我们的学习》《新民主主义论》。
  4.观看有关邓小平的影视资料片,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成就,就邓小平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举办研讨会。
  5.引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典型事例,以“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为题,举办演讲会。
  6.撰写论文: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二)经济学常识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学面对的问题、研究的任务有所不同,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以近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脉络为线索,结合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有选择地了解一些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与观点,评析这些理论建树对当时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有助于初步认识什么是经济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精髓,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过程,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1.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
  1.1 简述斯密所处时代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阐释 “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1.2 简述李嘉图有关国际贸易中“比较成本”的理论观点。
  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立
  2.3 简述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主要过程,了解马克思创立政治经济学的重大贡献。
  2.4 理解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重大意义。
  3.走进现代市场经济
  3.5 运用“罗斯福新政”在经济活动方面的重要实例,解释“凯恩斯革命”的涵义。
  3.6 了解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模式。
  4.社会主义与市场关系的初期探讨
  4.7 了解列宁提出的“新经济政策”,阐释列宁对社会主义与市场关系的有关论述。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