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联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实践,理解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主要观点。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
5.9 阐释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创新及其意义。
5.10 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
5.11 理解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意义。
[活动建议]
1.选择两位有世界影响的经济学家,从个人经历、所处时代、主要贡献等方面进行比较。
2.以“马克思被西方媒体评选为千年思想家”为题,收集相关资料,制作一期纪念板报或展板。
3.确定一个当前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看经济学家是怎样解释或说明它的,尝试运用一些经济词汇或术语,进行一次讨论。
4.针对一个有重大影响的经济事件,如“亚洲金融风暴”,共同收集、整理各方面资料和评论,就其发生的缘由,归纳几条见解。
5.选择两个市场经济的不同模式,收集有关资料,设计直观的图示,呈现它们各自的特点。
6.以“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为题,邀请有关专家,举办一场讲座。
(三)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从我国国情出发,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这是我国政治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维护世界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提倡各种文明、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这是我国发展对外关系的明确主张。因此,着眼于“三个面向”,较为具体地了解西方主要国家的特点和问题,进一步明确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知道几个在国际社会中有重要影响的国际组织,有助于培养世界眼光和国家观念。
1.各具特点的国家形式和国际组织
1.1 比较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的区别,说明政体与国体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理解国家管理形式的多样性。
1.2 比较单一制与联邦制的区别,理解国家形式既包括政权组织形式,又包括国家结构形式。
1.3 引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组织迅猛发展的资料,说明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2.“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
2.4 简述英国议会被称为“议会之母”的缘由,了解英王在国家生活中的角色,明确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性质。
2.5 简述法国总统、内阁、议会的产生及其职权,比较法国民主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3.“两党制”“联邦制”“三权分立”――以美国为例
3.6 评述“驴象之争”的典故,结合实例,揭示美国两党制的实质。
3.7 了解美国联邦制的特点。
3.8 简述美国是实行“三权分立”的典型国家,分析“三权分立”制的实质。
4.“民主集中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4.9 归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理解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10 分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的关系、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阐述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4.11 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民主制度的特点,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5.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以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和欧洲联盟为例
5.12 列举联合国的主要机构及其活动,阐释
联合国宪章所倡导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5.13 评析联合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阐述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5.14 解析世界贸易组织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缘由,举例说明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角色和作用。
5.15 概述欧洲联盟的诞生和发展,解析欧洲联盟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角色和作用。
[活动建议]
1.选择当前西方国家发生的某一引人注目的政治事件,收集并采用相关报道,对其政体运行的问题进行讨论。
2.结合历史教学的内容,并自行汇集、整理相关资料,共同探究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民主制度的本质区别。
3.以剖析“三权分立”、多党制的实质为题,举办一场讨论会。
4.针对一个当前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收集有关报道,评析联合国的作用。
5.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按不同类别,汇集中国在各种国际组织中的活动资料,以“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为题,举办一个展示活动。
6.收集有关资料,撰写小论文,评析欧洲联盟在国际事务中“用一个声音讲话”的追求和意义。
(四)科学思维常识
人类活动是具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发展着自己的思维能力,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无论面对什么机遇和挑战,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科学的思维,这就需要遵循逻辑思维的要求,把握辩证思维的方法,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这样才能事业有成,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1.学会科学的思维
1.1 描述常见的思维活动,概括思维的基本形式和特征。
1.2 评述学习和生活中的事例,表达学会科学思维的意义。
2.遵循逻辑思维的要求
2.3 剖析具体的概念,理解明确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基本要求。
2.4 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学会正确地运用判断。
2.5 结合具体的认识对象,把握归纳、类比推理的方法。
2.6 结合具体的推理过程,说明演绎推理要遵守逻辑规则。
3.把握辩证思维的方法
3.7 结合某一认识对象,解析认识经由“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的途径。
3.8 把握复杂事物的过程,辩证地说明有效运用分析综合方法的意义和作用。
3.9 剖析某一具体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说明认识不断深化的历程。
4.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4.10 引述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例,说明直觉、想象、灵感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
4.11 剖析具体事例,归纳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的特点和功能。
4.12 引述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解析逆向思维的积极作用。
[活动建议]
1.论文:收集近年来出现的新名词,剖析其内涵和外延,就此写篇议论文,在全班交流。
2.练习:根据直言推理的基本规则,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推理错误。
3.辨析:“如果我们只有一个主意,那么没有比这个主意更危险的了。”
4.论辩:遵守思维规则与思维创新的关系。
5.尝试用“头脑风暴法”等创新方法和技巧思考问题。
(五)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人们的相互交往和联系必然要出现许多新变化,生活中的摩擦、矛盾、纠纷也会日益增多。人们在几乎每一个生活领域中,都会不同程度地面临一些法律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每个人都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只有知法、守法、用法、护法,把法律作为自己行为选择的准绳,依法律己、依法做事,才能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切实把握发展的机会,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
1.民事权利与义务
1.1 引述人身权、财产权的有关法规及其具体表现,解析城乡生活中维护各项民事权利的典型案例。
1.2 列举日常生活中依法维护权利、承担责任的事例,说明既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也要尊重他人享有的合法权利。
2.信守合同与违约
2.3 列举解决各种民事纠纷的事例,表明合同是当事人确定彼此的权利义务所达成的一种协议,评述签订合同在当前人们生活中的普遍意义。
2.4 解析签订债务合同的权利和义务,列举履行债务合同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明确信守合同的重要意义。
2.5 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说明违反合同应依法承担的违约责任。
3.就业与创业
3.6 叙述求职、应聘的各种方式和程序,归纳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的基本要素,评议成功就业的经验。
3.7 引述从业劳动者的合法权利与义务,评议雇主和雇员发生争议的案例,说明就业者依法维权的途径和方式。
3.8 引述规范市场竞争的法律条款,评述经营者和消费者各自的关切,说明依法经营对成功创业的意义。
4.婚姻与家庭
4.9 概述确定婚姻关系的法律程序,结合正反两方面的案例,解析夫妻之间的财产关系及其他方面的权利与义务。
4.10 列举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与义务,针对虐待、遗弃、家庭暴力等问题,解析规范家庭关系的法律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