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农业部关于做好2004年棉花生产工作的通知

  三、积极推进生产集约化
  集约化是我国棉花生产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在种植优良品种的同时,推广高产、优质、节本、增效的技术和模式,实现棉花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增强竞争力。按照棉花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的要求,西北内陆棉区主要推广“矮、密、早、膜”配套技术和膜下滴灌技术,减少用水,节约劳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黄河流域重点推广麦棉套种技术、棉菜间作模式、地膜覆盖技术以及转基因抗虫棉栽培技术,统筹粮棉生产,增加棉农收入;长江流域棉区重点推广育苗移栽、地膜覆盖栽培以及棉田多熟栽培技术,节省棉种用量,提高产量和品质,不宜盲目抢早播种。各棉区都要因地制宜地推广配方施肥、精量和半精量播种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常规技术。同时各地要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普及植棉新技术,提高棉农的素质和劳动技能。
  四、切实加强棉种市场管理
  去年棉花收获期间,黄河、长江流域大部分棉区阴雨连绵,造成棉种含水量高、发芽率低、发芽势弱、合格种子数量减少。今年棉花生产回升,用种量增加,种子供不应求,部分地区棉种市场出现了无序竞争。对此,各地要结合3.15春耕农资打假护农活动,把棉种作为重要内容,突出抓好棉种市场的管理和整顿工作。要加强质量检测,公布检测结果,防止不合格种子进入市场;严禁销售、推广未经审定的品种,特别是抗虫棉,未经审定和基因安全性评价的品系(种),严禁商业化生产、经营和推广;坚决打击违法经营,严厉查处假冒伪劣棉种,切实维护种子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棉种数量调剂,对异地调种要强调同类型品种以及品种的生态适应性,防止由于品种不适应给棉花生产造成损失。在春播前,认真组织发布本地区的棉花主推品种,引导农民采用优良新品种。
  五、继续推进产业化经营
  1985年以来,国家和地方联合投资建立了250多个棉花基地县,这些基地县对稳定我国棉花生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纺织加工布局向棉花产区的不断调整,棉花生产、流通、加工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分割状态逐步向一体化转变,这就为推进棉花产业化经营创造了条件,也为棉花基地赋予了新的功能。因此,各地要抓住机遇,以棉花基地县的良种棉加工厂为依托,探索棉花产业化经营的途径,按照“基地加企业加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协调好生产、加工和纺织厂的利益关系,促进优质棉生产基地与棉纺企业和农户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