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通知

  (六)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与能力。
  三、专业课程及课时分配
  各类课程课内总学时为2600~2800学时,除公共课约720学时(按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外,按1900~2100学时、100~110学分安排专业课程(以下按110学分安排)。
  (一)必修课程(1126学时、60学分)
  1.主干课程
  必修课程中主干课程总学时约846学时,总学分约45学分。各校可根据下列6类课程领域自主开设和组合各学科领域的课程。
  课程领域:
  体育人文社会学类,包括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体育学概论、体育社会学等课程。
  运动人体科学类,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物化学等课程。
  田径类,包括田径、户外运动、定向越野、野外生活生存等课程。
  球类,包括篮球、排球、足球等课程。
  体操类,包括基本体操、健美操、舞蹈等课程。
  武术类,包括武术、跆拳道等课程。
  2.一般必修课程
  各校可从下列一般必修课程中选择开设4~5门课程(球类课程中篮球、排球、足球除外),约280学时,15学分,亦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其他课程置换其中的l~2门课程或自主开设1~2门具有特色的课程。
  一般必修课程: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体育统计学,运动训练学,健康教育学,顶点课程,球类,艺术体操,地方性运动项目。
  (二)选修课程(880学时,50学分)
  1.分方向选修课程(约530学时,31学分)
  学生须选修第一方向课程270学时,16学分,在第二、三、四、五方向选修课中各选修2~3门课程,总计约260学时,15学分。
  各校可根据社会需要和本校实际具体确定开设分方向选修课程。建议开设的方向选修课程如下:
  (1)体育锻炼手段与方法方向
  主项提高课: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体操,武术。
  副项提高课:田径,篮球,软式排球,足球,体操,健美操,武术,地方性运动项目,艺术体操,舞蹈,乒乓球、网球、羽毛球。
  (2)体育教学训练方向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体育教学设计,体育学习原理,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体育测量与评价,体育绘图,学校体育发展史,运动竞赛学,体育游戏,遗传学基础,运动训练学,竞技教育学,体育场地与设施,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营养学,比较体育。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