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的函

  提供不同类型突发公共事件救援人员的装备及发放与使用要求。说明进入和离开事件现场的程序,包括人员安全、预防措施以及医学监测、人员和设备去污程序等。
  4.7 群众的安全防护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特点,明确保护群众安全的必要防护措施和基本生活保障措施,应急情况下的群众医疗救助、疾病控制、生活救助,以及疏散撤离方式、程序,组织、指挥,疏散撤离的范围、路线、紧急避难场所。
  4.8 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明确动员的范围、组织程序、决策程序等。
  4.9 突发公共事件的调查分析、检测与后果评估
  明确机构、职责与程序等。
  4.10 新闻报道
  明确新闻发布原则、内容、规范性格式和机构,以及审查、发布等程序。
  4.11 应急结束
  明确应急状态解除的程序、机构或人员,并注意区别于现场抢救活动的结束。明确应急结束信息发布机构。
  5.后期处置
  5.1 善后处置
  明确人员安置、补偿,物资和劳务的征用补偿,灾后重建、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程序等。
  5.2 社会救助
  明确社会、个人或国外机构的组织协调、捐赠资金和物资的管理与监督等事项。
  5.3 保险
  明确保险机构的工作程序和内容,包括应急救援人员保险和受灾人员保险。
  5.4 突发公共事件调查报告和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明确主办机构,审议机构和程序。
  6.保障措施
  6.1 通信与信息保障
  建立通信系统维护以及信息采集等制度,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明确参与应急活动的所有部门通讯方式,分级联系方式,并提供备用方案和通讯录。要求有确保应急期间党政军领导机关及现场指挥的通信畅通方案。
  6.2 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
  (1)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保障。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可供应急响应单位使用的应急设备类型、数量、性能和存放位置,备用措施,相应的制度等内容。
  (2)应急队伍保障。要求列出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政府、军队、武警、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公益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等。先期处置队伍、第二处置队伍、增援队伍的组织与保障方案,以及应急能力保持方案等。
  (3)交通运输保障。包括各类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分布、功能、使用状态等信息,驾驶员的应急准备措施,征用单位的启用方案,交通管制方案和线路规划。
  (4)医疗卫生保障。包括医疗救治资源分布,救治能力与专长,卫生疾控机构能力与分布,及其各单位的应急准备保障措施,被调用方案等。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