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
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并向成年人过渡,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本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
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本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课程标准的设计力求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二、分类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
○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
○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
○热爱劳动,注重实践,热爱科学,勇于创新。
○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
○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平,具有世界眼光。
能力
○培养爱护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发展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初步培养交往与沟通的能力。
○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做出选择。
○增强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