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通知

  1.2 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1.3 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1.4 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1.5 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1.6 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
  活动建议
  选取一个感兴趣的社会热点话题或现象,发表个人的意见和看法,与同学交流。
  联系“追星”现象和“小团体”现象,讨论在生活中如何正确把握从众心理。
  讨论在自然灾害中的社会救助活动和英雄事迹所反映的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二)承担社会责任
  目标:
  ——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树立公平意识。
  ——懂得公平需要正义,激发社会正义感。
  ——理解自己负有的社会责任,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内容标准
  2.1 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2.2 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2.3 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2.4 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2.5 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活动建议
  尝试分析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区中的不同身份和不同责任。就“怎样做一个负责的公民”进行一次主题讨论。
  考察社区内残障人群在生活上的主要困难,向社区管理部门提出改善的建议。组织一次志愿者活动,在社区进行一次有意义的公益服务。
  (三)法律与社会秩序
  目标:
  ——知道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增强法律意识。
  ——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内容标准
  3.1 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
  3.2 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树立法制观念。
  3.3 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3.4 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活动建议
  结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有家规,国有国法”等格言,讨论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开展“我是中国公民”主题活动,讨论群众举报和舆论监督对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秩序的作用。
  组织一次模拟法庭活动。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