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组织实施新型农机具购置财政补贴项目,对农民个人、农场职工、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给予一定补贴,扶持机耕、机播、机收等农机作业大户和服务组织,提高粮食主产区农机装备水平,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
五、建立健全粮食作物良种繁育体系
(十三)启动新型种业体系建设规划。各地要按照我部制定的新型种业体系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抓紧编制本辖区种业体系建设规划,积极做好今年种子工程项目的准备工作,加快在建项目的实施进度,提高施工质量,充分发挥良种在粮食增产中的支撑作用。
(十四)加大粮食作物良种繁育能力建设力度。重点是加强国家级良种繁育、区域性品种试验和展示基地建设,增强良种繁育、加工和供应能力,进一步提高良种覆盖率。
六、推广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和农机化技术
(十五)加强重大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储备。抓紧组织农业重大科研项目攻关、研发、引进,力争在育种技术、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和全程机械化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增加粮食的科技储备。继续实施“跨越计划”、“推广计划”和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计划(“948”计划),加快先进实用技术和机具的创新、集成、组装、配套和示范。
(十六)大力推广成套高产栽培技术。围绕实现今年粮食生产目标,要重点推广水稻抛秧、旱育稀植、免耕抛秧、稻鸭共育、机械化插秧等轻型栽培技术,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小麦氮肥调控技术,玉米低水分栽培、青贮栽培技术,大豆窄行密植、垄三栽培技术等重大技术,辐射带动粮食单产和质量的提高。并进一步总结和探索粮田增产增收的“双增”技术和典型。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建立一批包括良种推广设施以及质量检测和机械化作业等服务体系在内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十七)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要在粮食主产区推广机械深松、复式整地、化肥深施、机收、烘干等先进实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促进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要抓好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保护性耕作和机械化旱作节水示范区建设,扩大实施面积。打好“三夏”、“三秋”机械化生产两个战役,稳步提高小麦机收面积,扩大水稻跨区机收范围,促进玉米的跨区机收。
(十八)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通过绿色证书、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农机大户培训和新型农民创业培植等工程的实施,加强对种粮大户的培训。通过农村远程教育、电波入户等农业实用技术网络信息系统,推广各种实用技术。要通过深入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动员和组织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的广大科技人员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把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提高技术到位率和入户率。
七、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