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建设部关于印发《城镇住宅供热计量技术指南》的通知

  3.12.2 塑料管材的线性膨胀系数比金属管材大十多倍,安装时应充分注意热膨胀问题;
  3.12.3 塑料管材安装时,宜尽量利用其可弯曲性减少接头数量,弯曲时应严格执行最小弯曲半径的要求;
  3.12.4 目前的工程实践表明,铜质管道连接件与塑料管材相连接并用于采暖系统时,常有渗漏现象发生,因此所选用的铜质管道连接件应有合理、可靠的密封方式;
  3.12.5 塑料管材安装及运行试验的要求不同于金属管材,应严格按有关执行。
  3.13 户内采暖系统所采用的塑料管材的类型应根据散热器材质、系统工作温度和压力、水质(含氧量)、材料供应条件、施工技术条件等因素确定,并应保证在高于ISO/10508使用条件分级(详见附录C)5级的工作温度下,暗埋敷设管材的寿命不低于50年。
  3.14 采用钢制散热器时,若采用塑料管材宜采用铝塑复合管或带有阻氧层的其它塑料管材。
  3.15 户内管道暗埋敷设时应注意下述问题:
  3.15.1 对于PP-R管和PB管除分支管连接件外,垫层内不宜设其它管件,且埋入垫层的管件应与管道同材质,热熔连接,对于不能热熔连接的PEX管、铝塑复合管垫层内不应设有任何管件和接头。
  3.15.2 暗埋敷设在垫层内的管道宜采用适当的绝热措施,以防止地面开裂。可采用在管道沟槽填充水泥珍珠等绝热材料或外加塑料套管等办法。
  3.15.3 暗埋敷设管道应避免随意性,宜敷设在垫层预留沟槽内,用卡子妥善固定在地面上,并处理好管道胀缩。
  3.16 散热器不宜设散热器罩,所采用的散热器应满足美观要求。散热器的选择应与所采用的户内热计量方式适应,可参考以下原则:
  3.16.1 宜选用非铸铁类散热器,必须采用铸铁散热器时,应选用树脂砂芯铸造工艺,并应对内壁清砂工艺提出严格要求;
  3.16.2 钢制散热器、铝合金散热器应有可靠的内防腐处理;
  3.16.3 强制对流式散热器不适合热分配表的安装和计量。
  3.17 分户独立系统户内系统入口装置参见本指南第2.5条。
  3.18 室温控制参见本指南第2.7条。
  3.19 室内采暖系统应进行严格的水力平衡计算,共用立管的自然循环附加压力应进入水力平衡计算,其值可取设计供、回水温度下附加压力值的1/2~2/3。并联于共用立管上的各分户采暖系统宜采用相同的采暖形式。
  3.20 户内系统包括调节阀和户用热量表在内的计算压力损失,宜控制在15∽30kPa范围内。
  3.21 各种阀门、热量表、恒温阀的水力损失值,应根据实际设计流量在产品样本上查取,不应直接套用额定流量下的水力损失数据。塑料管材的水力损失数据,应采用塑料管材供应商提供的数据,当无数据时,可采用《建筑给排水设计手册》中的塑料管材的水力损失数据,并加以温度和壁厚修正。
  注:塑料管材的水力计算表及修正系数参见附录E。

第四章 集中采暖住宅热力入口、室外管网、热源

--室外管网与热力入口

  4.1 室外管网应在充分了解热源系统和各室内采暖系统特性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以确保总体系统的水力平衡和有效调节控制。
  4.1.1 新建系统的室外管网所服务的室内采暖系统形式宜一致;
  4.1.2 既有采暖系统与新建外管网连接时,宜采用间接连接方式;若直接连接时应对新、旧系统的水力工况进行平衡校核。当热力入口资用压差不能满足既有采暖系统时,应采取提高管网循环泵扬程或增设局部加压泵等补偿措施,以满足既有室内系统资用压差的需要。
  4.2 供热计量的改造工程应根据室外一、二次管网的分布特点,对于一次管网以热力站为单元、对于二次管网以分支干管为单元进行统一规划,按规划单元进行实施,应避免在一个分支干管上同时存在新旧两个系统而导致管网的水力失调。
  4.3 室外管网应进行严格的水力平衡计算,必要时各分支环路应设静态平衡装置。
  4.4 供热管网进行水力计算时,为了考虑系统的水力平衡和水力稳定性,并联支路的阻力应在总阻力中占有较大份额。二次管网最不利环路比摩阻宜为60~80Pa/m,二次管网最不利环路最不利点的资用压差宜为40~50kPa。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