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加快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高校要顺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大趋势,高度重视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教育方式和手段的革命性影响,大力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建设信息化校园,加速高等教育信息化进程。要培养大批高水平的信息技术开发、应用和管理人才,并充分利用教育信息网络,加强对公共课程多媒体课件的开发,积极试行新的教学模式,在网上构建新的开放式教育体系。要大力发展多媒体教学、现代远程教育,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大学图书馆要努力向网络化、数字化发展,充分共享国际、国内和各高校的图书资源,开设电子阅览室,提高图书的使用率,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同时,要加强对网络的管理以及学生网上活动的引导和管理,防止和消除有害信息对大学生的侵蚀。
第六,继续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这几年,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只是解决了扩招所需增加的后勤设施,高校后勤设施的整体条件还没有完全改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任务还很艰巨,改革必须继续推进。要在实现后勤服务系统与学校行政系统规范分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企业化操作,完善运行机制,增强后勤保障能力,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改善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要力争在不远的将来使所有高校学生的住宿条件达到“4:2:1”的标准。但标准不要过高,装修不能豪华,面积要合理适中。要注意充分考虑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有利于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
第七,切实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对广大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三年多来,国家助学贷款已逐步推开。但从总体上看,发展不平衡,规模还不大,实际贷款情况和申请贷款情况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这项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学生的好事办好。各商业银行要与学校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以学生个人信用作担保的办法,把金融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但决不能因噎废食,拒绝贷款。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学生学历查询网,将学生信用情况登载上去,供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查询。要加强对学生的信用意识的教育,努力形成诚实守信光荣、背信弃义可耻的舆论氛围,引导学生做诚信的模范,按时归还贷款。学生申请贷款额度小、手续多,可能会给银行增加一些工作量,高校学生工作部门要积极配合银行做好有关工作,保证贷款业务的正常开展。当前,特别要注意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大学生子女的助学贷款工作,帮助他们克服暂时的困难,不使一个大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在努力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奖、勤、补、免、赠”等助学体系。
第八,认真搞好高校之间的教育对口支援,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西部大开发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高等学校要主动承担为西部地区培养人才的任务,认真做好高校之间的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努力缩小地区之间高等教育的差距。教育部、人事部等部门要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帮助中西部地区高校调整学科结构,培训师资队伍,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除国家规定的对口支援的高校外,还要鼓励和引导东部地区其他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建功立业,为中西部地区的繁荣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中央政府要继续重点支持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办好一所大学。
第九,扩大高等教育领域的对外开放,积极稳妥地开展对外合作办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