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关于发展和规范订单农业的意见
(农经发[2002]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机、畜牧、农垦、渔业)厅(委、局、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近几年,许多地方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这对引导农业结构调整、搞好产销衔接、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农民利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订单农业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地方实行订单农业的范围还不够广,农产品购销渠道还不畅,农民仍存在卖难问题;有的地方订单合同内容不详细,程序不完善,运作不规范,违约现象还比较突出,还有一些地方对订单农业认识不足,支持不够,流通中介组织发育迟缓,订单农业缺乏相应的发展环境和条件。为了促进和引导订单农业规范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订单农业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订单农业,是指农户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与农产品购买者签订的契约组织安排生产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订单农业是促进农业市场化的有效手段,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发展订单农业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农民通过订单可以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和价格波动的不利影响,使其生产的农产品有比较稳定的销售渠道,获得较好的收益。发展订单农业有利于引导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民按照订单的约定安排农产品生产,可以使生产结构更适应市场需求结构,有效缓解农产品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发展订单农业有利于提高农业的市场化程度。订单可以反映市场需求,农户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从而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地连接起来。发展订单农业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订单是条纽带,可以协调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关系,约束双方的经营行为,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稳固基础。发展订单农业有利于加快农业科技的进步和推进标准化生产。农民为了获得订单,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在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强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上下功夫。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订单农业的重要意义,采取措施,推动发展,促进规范。
二、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发展订单农业
订单农业是一种市场行为,主要在农户与不同市场主体之间进行,根据各地发展订单农业的实际情况,目前大体上有以下五种形式的订单农业:一是农户与科研、种子生产单位签订合同,主要是签订农作物制种合同,依托科研技术服务部门或种子企业发展订单农业;二是农户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加工企业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依托龙头企业或加工企业发展订单农业;三是农户与专业批发市场签订合同,依托大市场发展订单农业;四是农户通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签订合同,发展订单农业;五是农户通过经销公司、经纪人、客商签订合同,依托流通组织发展订单农业。无论哪种方式,都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搞好产销衔接为重点,以保护农民利益为核心,以维护市场秩序为关键,因地制宜地发展订单农业。
三、规范订单农业,提高订单农业的履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