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一批文化产业振兴重点工作计划
为全面组织实施《天津市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按照推进体制创新、重大项目带动的思路,特制定天津市第一批文化产业振兴重点工作计划(2010年),大力推进20项重点工作,促进我市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健全文化产业领导体制
各区县要成立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各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导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办公室负责协调指导具体工作,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推动本地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建设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
按照合理布局、特色定位和多点错位、互动发展的原则,建设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国家级滨海新区文化产业示范区、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文化产业聚集区,建设6号院、C92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桥园创意产业园、天津创意街、3526创意产业园、凌奥创意产业园等文化产业园区,形成多个集产、学、研于一体,具备商务、休闲、餐饮、旅游等多功能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三、做大做强传媒业
加大对主流媒体的扶持力度,努力把天津日报、今晚报、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天津电视台建设成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新闻阵地。打造服务滨海、影响区域的财经金融类媒体,建设党报多媒体电子发布平台,增强影响力和传播力。重点办好天津卫视频道,并于2010年开通天津卫视高清频道。整合网络媒体资源,办好天津手机报。建好天津今晚网视全媒体生活服务平台,提供生活资讯及个性化互动服务。生产高水平的广播电视节目,扩大跨地区经营范围。规划建设环渤海传媒中心、新媒体滨海基地。推进有线电视网双向改造,2010年底达到90万户。整合滨海新区宣传文化资源,与市属媒体优质资源联合,组建天津市滨海广播电视台及控股有限公司。推进泰达有线电视网并入市有线电视网,实现"全市一张网"。
四、大力发展影视业
提升影视制作水平和生产能力,推出一批具有天津特色的影视作品,拍摄电影《蓝领》、《画虫儿》,电视剧《风云五大道》、《辛亥革命》、《小站风云》等。积极发展电影院线,建设天堂影院等,繁荣电影市场。加强广播影视基地建设,开发建设盘龙谷文化城、武清影视基地、《红旗谱》影视村、宝坻军事旅游影视文化园、静海团泊湿地影城等项目,建成天津电影艺术中心。搭建天津北方影视剧版权交易信息平台。
五、提升出版印刷发行业
加快传统出版企业技术升级和战略转型,大力发展纸质有声读物、电子书、网络出版物等新兴出版发行业态,建成天津印刷工业园,建设天津出版产业园,北方报业印务股份有限公司尽快形成规模效益,推动我市印刷包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善出版物分销和配送体系,建立图书物流配送中心,新建一批图书报刊零售网点,扩大每日新公司报刊亭覆盖面,建设今晚社区文化便利店。
六、繁荣演艺娱乐业
打造天津文化艺术品牌,办好天津国际少儿艺术节、全国(天津)相声新作品大赛、"打开音乐之门"音乐节、今晚听听室内乐、天津体育之窗等演艺品牌活动。培育演出市场,推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演艺娱乐节目,办好“开心麻花”舞台剧等演出。大力推广高雅艺术。举办中国天津海河之春国际音乐艺术节、都市浪漫-中外著名芭蕾舞经典剧目展演等演出。整修开发曹禺故居,建设曹禺纪念馆。规划建设曹禺剧院。
七、推进文化旅游业
加强文化和旅游的结合,做强"近代中国看天津"的品牌。建设天津滨海旅游度假区,发展主题公园、游艇等休闲旅游产业。加快建设海河故道文化创意产业园、官港生态游乐园、东丽湖华侨城、天嘉湖旅游度假区、南开文化宫古建筑群、五大道旅游区、中心公园法式风情区等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放李叔同故居。依托文化资源,规划建设精武文化主题旅游区、七里海湿地文化旅游观光线、葛沽民俗文化产业区、皇仓廒舍文化产业博览区。加快建设宝坻文化名人园、团泊洼“五七干校”名人纪念园、杨柳青大院文化区、小站练兵园、盘山文化产业园等,发展文化观光、民俗体验、旅游购物、特色餐饮。建立文化旅游项目推介平台,整体包装宣传我市的文化旅游资源和产品,打造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整合演艺与旅游资源,在重点景区推出有特色的演艺精品,积极开发文化旅游纪念品,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挖掘我市教育资源,利用历史悠久的知名院校和新建院校发展文化旅游。
八、积极发展动漫业
建设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建成天津北新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搭建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培育和扶持动漫龙头企业,促进动漫产业快速发展。建设民族优秀动漫产品研发中心、动漫人才培训中心和动漫产品交易中心。举办中国原创动漫巡回展览、"河图杯"全国漫画大赛。成立天津动漫产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