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着力加强调控调节,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坚持月度运行监测与经济形势分析制度,提升监测预警调度平台功能,研判经济运行态势,及时提出应对措施。针对我省由煤炭调出省转为调入省的趋势性变化,加强煤炭生产调度,引导产运需各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签订中长期购销合同,增加铁路入省运输计划,力争全年煤炭净调入量1000万吨以上。做好电力运行调节,增加大容量、低煤耗机组发电出力。加强运输组织,集中力量保电煤和重要物资。制定发电用天然气和民用天然气调剂办法,积极争取中石油集团、中石化集团增加我省供气量5亿立方米以上。实施企业服务行动计划,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推动战略重组、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为重点,建立健全政策导向、要素保障等10项长效机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银企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就业、中小企业、产业转移、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力争10家以上企业首发上市,发行企业债券30亿元以上。推动省交通投资集团、铁路投资公司等投融资平台有序开展投融资业务,力争全年融资600亿元以上。强化财税调控,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强价格走势监测,改进价格调控手段,保持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二)着力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积极拓展内需增长空间,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政策推动向更多依靠市场主体自主力量拉动转变。推动投资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上保持较快增长。大力实施转型升级“双千”工程,在工业、高新技术、自主创新、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节能减排等领域实施1000个左右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引领作用的重大项目,在社会事业和民生、交通、能源、水利、生态、产业集聚区及城建等领域实施1000个左右对增强发展后劲具有支撑作用的重大项目,力争全年新开工项目700个以上、续建1300个以上、建成800个以上,完成年度投资5000亿元左右,带动全省城镇投资完成1.3万亿元以上。抓好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建设,加大政府性投资对“三农”、民生、综合交通体系、城市基础设施、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支持。落实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在教育、卫生、文化等10个领域集中推出一批项目,面向民间资本公开招标。严格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和高污染、高耗能行业新上项目。完善省、市、县三级联审联批制度,在土地、资金、环境容量等方面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对财政资金投入项目的全程监督,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和“豆腐渣”工程。全面完成江油援建项目。交通方面。加快石武客专、山西中南部通道、郑焦城际铁路等13个续建项目建设,争取国家将郑渝铁路由规划研究项目调整为近期建设项目,开工建设郑徐客运专线、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至许昌、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至登封至洛阳城际铁路等7个项目,新开工铁路653公里,在建规模达到2805公里。加快郑州东站、郑州站、郑州机场城际铁路枢纽站建设,形成郑州市域铁路枢纽新格局。建成郑州新郑国际机场4个配套项目和洛阳机场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郑州航空港综合交通枢纽、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和商丘、明港军民合用机场,启动鲁山旅游支线机场前期工作。抓好连霍高速郑洛段改扩建等26个续建项目建设,建成大广高速南乐至省界段等6个项目,开工建设郑卢高速洛阳至洛宁段等15个项目,高速公路在建里程达到2665公里,通车里程突破5000公里。能源方面。积极推动南阳核电项目纳入国家核电发展规划。开工建设大唐三门峡电厂三期等7个项目、490万千瓦机组,建成投产平顶山第二发电厂等9台、500万千瓦机组。建成110千伏及以上电网1779万千伏安、2086公里,新开工1340万千伏安、1981公里。建成平顶山南输变电工程,开工永城输变电工程等项目。抓好郑煤集团李粮店矿等26个总规模2223万吨续建项目建设,开工新密李岗矿等项目,建成中平能化集团首山一矿等项目,新增煤炭产能500万吨以上。争取建成西气东输二线河南段、榆济线河南段和11条配套地方支线,新增油气长输管道2475公里。水利方面。全面开工建设南水北调干渠河南段,基本完成40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杨庄蓄滞洪区安全建设任务。开工建设河口村水库主体工程、出山店水库前期工程,加快前坪水库前期工作进度,力争开工建设汝河、新运河等河道治理工程。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将汽车下乡政策延长到2010年年底。加大家电下乡政策实施力度。争取进入国家家电以旧换新试点。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用地供给,加快中低价位商品房建设。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购房贷款需求。优化消费环境。建成6000个农家店和20个配送中心,新建、改造20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完成20个县乡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任务,支持10家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建立农产品采购基地。实施“放心早餐”工程。引导企业发展网上直销,建设粮食、食品等本省优势产品网上采购中心。大力发展服务性消费。发行“文化河南·壮美中原”旅游联合年票。加强文化精品、民俗文化、演艺娱乐等文化产品开发。推动电信、广电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创新3G(第三代移动通信)信息增值服务方式,降低资费标准。加快农村宽带建设和信息化步伐。鼓励社会资本和外资兴办各类医疗机构。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和运营养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