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路线走向和工程规模
本项目起点为东阳市岭头村,与22省道诸东线相接,经高升、东角尖、大潦岗、东白天池、虎鹿镇、东白山庄、东白山茶厂、岩屋尖后,至终点西垣村的磨水苍,路线全长约20.5公里,其中隧道约780米/3座。
五、工程技术标准
赞同本项目采用交通部颁《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中的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受地形地貌条件限制,设计速度采用4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8.5米。
桥涵设计荷载为公路-Ⅱ级,其余技术指标应符合相应技术标准的规定值。
六、经济评价
专家组认为,本报告采用的经济评价方法基本可行,工程建成后使公路运输更为安全、便捷,对沿线社会经济和旅游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在进一步优化设计、降低工程造价的基础上,其国民经济分析基本可行。
七、问题与建议
(一)原则赞同设计推荐的路线总体走向方案,建议在下阶段按灵活运用技术指标的原则,对全线的平纵线形作进一步优化,尽可能提高公路平纵面指标,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土石方开挖数量和对环境的影响。
(二)关于路线方案比选。鉴于设计单位推荐的基本方案行车里程短、占用基本农田较少,造价也较低,且有利于行车安全,经综合比选,专家组原则赞同采用设计推荐的基本方案。
(三)考虑到本项目功能和所处地理环境,专家组原则赞同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并建议在下阶段对路面各结构层的厚度作进一步技术经济比选。
(四)专家组建议下一阶段要抓紧探明全线的工程地质情况,尤其对桥梁、隧道和高边坡位置作详细勘察,进一步优化桥梁配跨、下部结构和隧道的衬砌支护以及边坡防护设计。
(五)考虑到本项目功能地位,专家组建议在初步设计阶段要做好路线的交叉口方案设计,并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全线的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确保行车安全。
(六)专家组建议本项目结合景区建设的要求,充分考虑旅游设施的要求,并与景观设计相结合,以充分发挥项目功能。
(七)专家组建议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抓紧完善环评报告和水土保持方案有关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