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落实县区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质量立市工作目标责任,并组织督查、考核,督查考核率达到100%;
三、做好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工作;
四、推进名牌战略,培育甘肃名牌产品。
五、抓好民生计量工作,开展民生计量器具和重点计量器具专项检查不少于4次。
六、完成“四城联创”所承担的任务。
市工商局
一、提高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机制,推进商标兴市战略,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依法加强市场监管。加强市场主体准入监管,提高市场监管执法效能,维护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和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三、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打造“四个平台”,创新维权机制,加强消费引导,提高消费维权的及时性、便捷性,建立健全高效的消费维权工作机制。
四、完成“四城联创”所承担的任务。
市政府农业办公室
一、做好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完成“一区三镇七个中心村”的年度建设任务,推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的实施,督促完善户籍管理,水权转换等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
二、做好农村帮扶工作,继续健全完善“三帮一扶”长效机制,明确帮扶企业和部门单位工作任务,督促落实农村帮扶工作责任制。
三、做好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项目的申报立项和统计监测,以及“一村一品”专业村的统计上报和项目申报工作。
四、做好“两西”农业建设项目的评估论证、申报立项、计划衔接和组织实施工作,积极争取沿山冷凉灌区贫困乡村列入省上扶贫范围。
五、做好农业科技院地合作工作,力争新签约具有带动辐射作用的科技合作项目1-2个。
六、做好农业农村经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等“三农”工作的调查研究,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
七、完成“四城联创”所承担的任务。
市农牧局
一、农业增加值增长5%;粮食总产量达到35万吨;蔬菜总产量达到48万吨;肉蛋奶总产量达到4.1万吨;农机总动力达到89万千瓦。
二、新建沼气池800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40%以上。建立农业科技示范点25个,引进农作物、畜禽新品种100个,新技术50项,开展试验示范50项(次);落实冬小麦和秋种食葵、洋芋等两茬田高效种植试验示范面积0.5万亩,推广套、复种面积3万亩。
三、优质啤酒大麦种植面积稳定在25万亩,完成优质小麦种植面积35万亩,玉米10万亩,无公害蔬菜12.5万亩,油料6万亩,优质洋芋3万亩,中药材1万亩。全市特色优势作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达到90%以上。
四、新建日光温室600座、食用菌棚1500座,推广垄作沟灌技术15万亩、玉米全膜沟播1万亩、膜下滴灌2000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60万亩;开展粮棉油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活动。
五、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场)20个,新增规模养殖户180户,畜禽饲养总量达到230万头(只)。完成肉羊改良18万只,改良率达到80%;完成黄牛改良1万头,改良率达到88%;奶牛改良0.3万头,改良率达到100%。
六、加强市场信息建设,建立农产品价格、信息监测点5个。
七、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完成97万亩、74.5万亩、63.7万亩;深松耕面积69万亩。
八、组建市级农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做好农资打假工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农产品例行检测抽检全年平均合格率达到99%以上。
九、完成基层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做好苹果蠹蛾等植物疫情的监测防控工作;做好农机安全、草原防火等工作。
十、建立县(区)及示范点乡(镇)、村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建设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立农村土地流转试点,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十一、做好草原保护、建设、管理工作;积极推进人工种草,发展草产业。
十二、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做好农业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工作。
十三、做好突发性农业灾害、草原虫害的预防、应急处置工作。
十四、完成“四城联创”所承担的任务。
市林业局
一、完成营造林4.7万亩,其中退耕还林工程完成封山沙育林1.6万亩,三北防护林工程完成营造林3.1万亩(荒山造林0.6万亩,封山育林2.5万亩);完成沙化土地治理47万亩。
二、争取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体改革任务,主要包括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确权发证任务,落实确权到户乔木林市级财政补偿20元/亩的政策。
三、实施绿色长廊三期续建工程,全面完成6公里的林带建设任务,新造林300亩;完成金永高速全线总体绿化设计,并根据实际组织开展绿化工程建设;实施东环路绿化工程,当年完成绿化任务900亩(长度6公里);抓好部门行业庭院绿化,开展园林化单位创建活动,为争创省级园林城市打好基础。
四、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5‰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0%以上,测报准确率≥85%,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
五、抓好国家157.3万亩重点公益林的保护和发展,森林火灾过火面积不超过森林总面积的5‰;征占用林地审核率达到100%。
六、完成“四城联创”所承担的任务。
市乡企局
一、全市乡镇企业争取实现增加值11.2亿元,同比增长12%;出口交货值2200万元,同比增长7.63%;上交税金6100万元,同比增长6.11%;从业人员34597人,同比增长2.5%。
二、非公经济组织实现增加值28.3亿元,同比增长7.6%。
三、年内计划新续扩改建项目60项,总投资4亿元以上。
四、依托啤酒大麦、小麦、蔬菜等农产品资源优势,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积极培育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五、强化对国家宏观政策、产业政策的研究和把握,用足用好国家政策,争取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
六、积极向中央、省上推荐申报项目,争取资金扶持;
七、充分发挥信用担保的作用,扩大担保范围,扶持重点企业发展;
八、强化中小企业的经济运行检测,重点在煤、电、油、运等方面加强协调服务力度。
九、开展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股份制改造的前期调研、论证工作。全年为中小、乡镇企业提供贷款担保额不低于4000万元。
十、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乡镇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全年力争为中小、乡镇企业协调解决不低于3.5亿元的信贷资金。
十一、鼓励、支持和引导中小、乡镇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全年引进市级以上新技术5项、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6项,新增质量体系认证企业2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