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健全社会救助体系。落实城乡低保标准动态调整工作机制,实施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构建困难群体生活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物价上涨与低收入群体临时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及时向困难群体发放价格补贴,确保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不因物价上涨受影响。
12.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着力构建十五年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等结构合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国民教育体系。进一步加大名校集团化办学和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建设力度,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师绩效工资改革。认真落实国家七部委和省市相关要求,平稳有序地推进“国有民办”办学体制调整工作。加快地方高校改革,进一步推动高校“三明治模式”教学改革,推进创业教育。支持杭师大争创一流综合性大学。
13.构建保障性住房体系。坚持“租、售、改”三位一体的工作方针,以解决“两个夹心层”住房问题为重点,探索整合各类住房保障模式,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政策,扩大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的覆盖面,着力构建住房保障体系“杭州模式”。
14.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三位一体、交叉任职、合署办公的社区管理新体制,按照“人随事转、费随事转、权随事转”的原则承担政府公共服务延伸职能。推行“责任社工”、片组户民情联系制度等做法,全面实行社区“区务公开”。
15.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按照中央、省、市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按时完成杭州市广播电视服务中心、杭州市广播电视科研所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任务。加大文艺院团改革力度,实现杭州杂技总团、杭州话剧团、杭州歌舞剧院等院团的转企改制。坚持“院团+剧场”改革思路,加快整合杭州爱乐乐团和杭州大剧院的优势资源,稳妥推进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积极探索非时政类报刊杂志转企改制工作。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
16.打造垃圾直运“杭州模式”。坚持规划、建设、管理、营运、教育“五管齐下”方针,抓好垃圾直运工作,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形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垃圾直运“杭州模式”。抓紧制订我市现有垃圾焚烧厂扩建改造规划、老小区垃圾中转站改造提升规划和杭州城市垃圾集疏运规划,完善天子岭垃圾填埋场现有规划。
(三)率先建立科学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17.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建设完善行政审批体系,推进各类行政许可、公共资源交易等事项跨部门办公和并联审批。深入推进“数字监察”系统建设,实现对各类行政审批事项运行过程实时监督的全覆盖。进一步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建设“两家两中心”,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功能,打造网上行政服务中心。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