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集聚合力抓拓展
(一)以中心城市发展带动区域实力增强。落实《加快三明中心城市发展行动计划》和扶持市区经济发展措施,继续做大做强市区经济,推进市县一体化和城市联盟,进一步壮大主轴,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带动力。抓紧规划衔接,完成三明市区、永安、沙县中心城市战略规划,合理布局中心城市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重点板块,协调中心城市建筑风格与色彩,改善城市重要节点景观。加快片区开发,启动贵溪洋新区开发,加快徐碧新城建设进度,促进下洋中区拓展延伸,推进台江片区规划建设,重点抓好五星级酒店等21个项目,动工建设三明体育场馆等一批标志性建筑。支持永安、沙县加大片区开发力度,建设精品工程。推动产业集聚,依托共建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共同打造金属深加工、机械及汽车制造、林产工业、纺织印染、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现代物流等产业集群,力争“主轴”地区生产总值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制造业产值占全市的60%以上,增长20%以上。完善城市配套,推进中心城市道路、市政设施的规划、建设,完成江滨路、江滨南路改造,动工建设西江滨路改造工程;调整中小学布局,扩大优质高中办学规模,完善医疗服务设施,繁荣城市特色文化;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鼓励外地人员到三明投资创业、生活居住,不断集聚中心城市人气。
(二)以县城建设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提升县城建设水平,总结推广泰宁县城建设经验,立足各县的特色和文化,确定县城建设的定位、风格和色彩。推动各县开发一批新区精品,有序实施旧城改造,提升层次和品位。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农民工在城镇就业和生活问题,放宽中小城市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打造县域特色产业,按照立足优势、突出特色、参与分工、各自竞跑的要求,支持各县(市、区)培育县域特色产业,力争每个县(市、区)都打造一个以上在全省有影响、有实力的特色产业,建设经济强县。
(三)以中心镇建设带动城镇化水平提高。加快中心镇建设,按照“规划先行、功能齐备、设施完善、消费便利、保障一体”宜居城市综合体的建设要求,加快小城镇建设,着力推进高速公路互通口、快速铁路客(货)运站所在镇发展和环境整治,着重抓好17个重点中心镇建设。健全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五新”进村入户。稳定“农业155”联动工作队伍,加快乡镇“三农”服务中心建设,健全基层农技服务体系,推进沙县、建宁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工作,新增5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办好新农村建设实事,完善农村服务配套功能。扶持革命老区和欠发达地区发展,用好用足国家、省里支持苏区老区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推动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支持少数民族乡村发展,抓好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继续推进库区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