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中心城市发展。着力实施《加快三明中心城市发展行动计划》,围绕构筑以三明市区、永安、沙县为主体的海西中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实现规划、交通、项目布局和运作一体化。联动推进高速公路、快速铁路、快速通道建设,共同打造金属深加工、机械及汽车制造、林产工业、纺织印染、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现代物流等产业集群,统筹布局、分步推进重大公共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促进我市中心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集聚。重点抓好2010年度200个中心城市项目的实施。着力壮大县域经济。按照立足优势、突出特色、参与分工、各自竞跑的要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培育各具特色的县域产业,打造一些在全省有影响、竞争有实力的特色产业,通过特色产业的做大做强,集聚相关产业的配套发展,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积极推进小城镇发展。按照“规划先行、功能齐备、设施完善、消费便利、保障一体”宜居城市综合体的建设要求,加快小城镇建设,着力推进高速公路互通口、快速铁路客(货)运站所在镇发展,重点抓好17个重点中心镇建设,提高我市城镇化发展水平。
(五)提升改革开放和创新水平
推进各项重点领域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在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愿、依法、有偿”流转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土地的经营规模;完善农村金融体制;持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结合电子政务建设,推进审批流程的改革和创新;继续深化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化与兴业证券的战略合作,加强对各类优质企业的培育,鼓励和支持其通过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推进2家以上企业上市。同时,推进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深化对台合作和对外开放。拓展对台经贸合作,加大赴台招商力度,利用“海峡两岸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海峡两岸林业博览会”和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台商投资区等载体,不断扩大对台经贸和人员往来,力求在“拓宽明台农业合作领域、完善对台合作机制、提升对台交流合作平台”三个方面取得新突破;进一步拓展6·18平台功能,突出实效,开展专业化、个性化对接活动,办好第八届6·18会展;搭好招商平台,重点组织参加“9·8”投洽会和央企对接会,办好“第六届海峡两岸林业博览会”。强化科技创新。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三明市中小科技企业孵化培育平台的孵化功能,完成三明市机械先进制造公共服务平台二期、三明纺织染整服务平台一期等创新平台建设,开工建设三明市生物医药孵化器及检测中心;依托科技孵化器和工业园区平台,加快引进和转化落地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和企业,鼓励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和铁路沿线县(市、区)建设面向高层次科技人才和高新技术项目落地的创业孵化基地;着力抓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重点实施工具酶、高性能平地机、数控加工中心、高智能型子午胎硫化机、金属半固态成型加工应用等项目。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