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鲁4H1,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山东西南部、西北部,河南东部、北部,河北中南部,安徽淮河以北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11、鲁RH-1:国审棉2005008
特征特性:转基因抗虫杂交一代种,黄河流域棉区和长江流域棉区作春棉种植生育期分别为125天和123天。植株塔形、松散,腺体较密,株高100厘米,茎秆粗壮、茸毛较稀,叶片中等大小,深绿色、缺刻深,第一果枝节位6.8节,单株果枝数17.5台,单株结铃17.5个,铃卵圆形,单铃重5.7克,吐絮畅,籽指10.7克,衣分39.6%,霜前花率89%。出苗快,前期长势稳健,后期长势较强;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4毫米,断裂比强度28.8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4,整齐度指数87.8%,反射率75.8%。
栽培技术要点:(1)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和钾肥,一般亩施尿素10公斤、二铵15公斤;重施初花肥,亩施尿素20公斤,中后期注意叶面喷肥。(2)直播田4月20日前后播种;育苗移栽,3月底4月初育苗,5月初移栽。(3)中高肥水地块亩种植密度2000株左右,一般地力地块亩种植密度2500株左右。(4)根据长势灵活化控,掌握少量多次原则。(5)一般年份二代棉铃虫可不防治,当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超过10头时,应及时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6)严格防治红蜘蛛、蓟马、棉蚜、盲蝽蟓、烟飞虱等非鳞翅目害虫。
审定意见:该品种属核不育两系配套转基因抗虫杂交一代春棉品种,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经审核,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江西棉区作春棉品种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12、鲁RH-2 : 鲁农审2006031
特征特性:转基因抗虫棉杂交品种。出苗快,幼苗生长稳健,中后期长势强。生育期129天,株高106厘米,植株筒型,叶片中等,叶色深绿,第一果枝节位7.0个,果枝数13.8个,单株结铃20个,铃重6.5克,霜前衣分39.3%,籽指11.7克,霜前花率91.9%,僵瓣花率6.0%。2003-2004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HVICC):纤维长度31.3mm,整齐度85.6%,比强度28.5cN/tex,马克隆值4.5,纺纱均匀性指数147.4。2005年山东省棉花研究中心抗性鉴定:感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
栽培技术要点: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和钾肥。适宜播期,直播4月20日前后,营养钵育苗3月底4月初。适宜密度2200-2500株/亩。重施初花肥,一般每亩尿素15-20公斤,酌情进行叶面喷肥。播前造墒,遇旱浇水。棉铃虫二代一般不防治,三、四代适当防治,及时防治蚜虫、棉叶螨、盲椿象、烟飞虱等害虫。化调少量多次。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春播利用。
13.W8225:鲁农审字2005023
特征特性:一代杂交种。该品种出苗势好,前期发育快。中熟偏早,生育期128天,比对照中棉所29号早熟1天;植株塔形,叶片中等,节间较紧凑,第一果枝节位6.5个,株高99.5厘米,果枝数13.3个,单株结铃16.4个,铃重6.35克,霜前衣分41.2%,籽指11.5克,霜前花率92.6%,僵瓣花率5.15%,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2.5%纤维跨长29.5毫米,整齐度48.7%,比强度23.4cN/tex,伸长率5.9%,马克隆值4.8,反射率75.9%,黄度7.9,环缕纱强126 Ibf,气纱品质1923。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4月15~20日。根据地力水平选择播种密度,一般每667平方米2000~3000株;播前施足有机肥为底肥,氮磷钾配合施用,防止晚肥贪青迟熟,适时培土浇水;根据植株长势,适时调控,要求微量多次;一般二代棉铃虫防治1~2次,三、四代棉铃虫酌情防治,及时防治其它害虫。
审定意见:在山东省适宜地区作为中熟杂交品种推广种植。
14、鑫秋2号 国审棉2007008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0天,出苗较迟,苗期长势弱,中期长势强,后期长势转弱,叶功能一般。株型紧凑,株高100厘米,叶片中等大小、深绿色,第一果枝节位7.5节,单株结铃17.6个,铃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6.0克,衣分41.6%,子指10.1克,霜前花率96.5%。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4毫米,断裂比强度31.2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5,断裂伸长率6.3%,反射率74.6%,黄色深度7.2,整齐度指数85.4%,纺纱均匀性指数155。
栽培技术要点:1.地膜覆盖或育苗移栽,当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5℃时,直播棉田4月中下旬播种,育苗移栽于4月初育苗。2.一般地力棉田每亩种植密度2000株。3.足施底肥,重施花铃肥,后期酌情喷施叶面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稳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酌情补施微肥,实行平衡施肥。4.根据棉花长势长相,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适时进行化控。5.一般年份二代棉铃虫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达到防治指标时酌情防治;其他害虫及时防治。6.在不良气候条件下,应加强枯萎病、黄萎病的综合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sGKz32(鑫秋2号)),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属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适宜在河北南部、中南部,山东,河南北部、中部,江苏、安徽淮河以北的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15、瑞杂816:国审棉2007002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0天,出苗好,前中期长势强,后期长势一般,整齐度好。株形松散,株高100厘米,茎秆紫红色,果枝长,茸毛少,叶片较大、绿色,第一果枝节位7.1节;单株结铃15.8个,铃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6.6克,衣分39.8%,子指11.8克,霜前花率94.1%。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3毫米,断裂比强度30.9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9,断裂伸长率6.7%,反射率73.9%,黄色深度8.1,整齐度指数85.3%,纺纱均匀性指数150。
栽培技术要点:(1)黄河流域棉区4月10~20日播种,单作地膜覆盖栽培或育苗移栽与西瓜、大蒜、小麦等作物套种。(2)一般地块每亩留苗密度3000株。(3)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早施重施花铃肥,适时喷施氮磷钾复合肥,后期进行叶面补肥。(4)缩节胺化控掌握早施、多次和适量的原则。(5)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卵孵化高峰期应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蟓等非鳞翅目害虫。
审定意见:该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sGKz20(瑞杂816)),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属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适宜在河北中南部,山东,河南东部、北部和中部,江苏、安徽淮河以北,天津,山西南部,陕西关中的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