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建设和改造农产品批发市场。在雨城、汉源等县(区)加快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在石棉、荥经、天全等县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在名山县加快茶叶区域性交易中心建设。改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交易、仓储、加工和运输设施条件,完备市场信息服务、检验检测、质量追溯、绿色环保、安全监控功能。发展拍卖等新型交易方式,逐步推行电子结算,提高流通效率,增强融入成都、链接攀西、辐射康藏的能力。
3、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鼓励和支持农产品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和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加快发展冷链物流技术,重点完善冷藏、仓储、运输、零售终端设施。大力发展农产品第三方物流,鼓励流通企业物流外包,提高农产品物流专业化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
4、推行农超对接流通方式。组织引导我市4-5户大中型连锁经营企业、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接,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鲜活农产品冷链系统、快速检测系统、配送中心等流通设施。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流通服务,发展农村流通经纪组织,拓宽对接渠道,带动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建设,降低农产品“卖难”风险,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树立农产品的品牌,构建和谐共赢的产销关系。
5、加快生猪屠宰行业升级。控制定点屠宰厂(场)数量,按照分级标准完成3户定点屠宰厂(场)的技术改造升级,提高检疫检测、质量控制和无害化处理能力。推进屠宰加工行业重组,提高屠宰加工的产业化水平,拓展生猪养殖和肉品零售的产业链。倡导科学消费理念,推广冷鲜肉消费,健全冷链流通体系。
(二)发展以连锁配送为基础的生活消费品服务体系。
1、构建消费品流通网络。适应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的要求,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和“建材下乡”,整合粮食、供销、邮政、医药、烟草、移动通讯等部门和行业市场网络资源,构建快捷、便利、安全的消费品流通网络,实现农家店在全市乡村的基本覆盖。
2、建设改造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完善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配送中心为主体的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建设,实现县域农家店配送基本覆盖。健全配送中心功能,增强商品采购、储存、加工、编配、调运和信息管理的技术能力,强化对农家店经营、商品质量和应急供应的保障作用。鼓励连锁企业联建共营,发展多种形式的门店送货服务,同时建立依托邮政配送和专业配送的基层支撑体系。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