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三圈层:主要布局在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大邑县、新津县,重点推进龙门山优质猕猴桃、冷水鱼、林产基地及森林休闲旅游观光带,以及邛崃山优质茶文化旅游观光农业带、新津梨花溪农业休闲观光带建设。
四、推进措施
(一)强化科技支撑。抓好一批面向农业、农村的重点试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研发平台建设,开展动植物新品种选育、配套技术和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农产品精深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攻关,在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等领域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新技术、新产品。
(二)加强人才培育和引进。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实用人才;大力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阳光工程”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和创业培训,培育和造就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积极引进高级农业人才,致力发展产业高端,力争在农业科研关键技术、重大产业化项目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三)实施品牌化战略。以龙头企业特别是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为主体,培育、提升农产品品牌,引导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品牌农产品优化配置。支持和鼓励企业争创“中国名牌”、“四川名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和“四川省著名商标”,积极创建国家、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农产品出口标准示范基地、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全面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四)提升服务水平。以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为核心,提供农民需求型订单服务、三级联通的呼叫服务、农业技术委托服务、特色基地集中服务、依托科研院校的专家技术承包服务、整合社会资源的多元化服务,推动农业服务多元化发展,全面提升农技服务水平;以“137工程”(建立1个信息网络主干平台、搭建3个服务平台、开发应用7个服务系统)为核心,进一步健全农村经济信息服务体系,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五)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快发展智能化大棚、中小拱棚、滴灌喷灌、容器育苗、标准化菇房、低温保鲜库等设施农业。尽早建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安全高效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
(六)发展绿色和有机农业。突出抓好生猪、家禽、粮油、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等优势农产品绿色和有机认证,在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藏、包装、流通、销售各个环节严格执行绿色和有机标准。深入开展以“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全面提升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在我市农产品中的比例。
(七)实施农业环保行动。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结合农业产业结构和规划布局调整,大力推广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农业综合技术,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率、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和农业综合效益,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切实改善农村发展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八)完善农田水利基本设施。以现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末级渠道节水改造为主,建设适度规模的高效节水灌溉、现代化灌排渠系、雨水集蓄高效利用等一流水利设施示范片。因地制宜,推进冬水田恢复工作试点,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开展人畜饮水安全和旱片、丘区生产生活用水保障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