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发展条件。我省酿酒葡萄种植和葡萄酒生产、销售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基本形成种植、采摘、压榨、酿造、储存、灌装的完整产业链条,莫高、祁连、紫轩等企业在省内外已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具备葡萄酒产业进一步发展的良好基础。我省的河西走廊和天水市耕地丰富,可供开发种植的沙荒地、戈壁滩和荒山很多,可为葡萄酒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土地资源。发展葡萄酒产业有利于节约用水,保护生态环境。据专家预测,种植葡萄可以节约用水30%左右,如果采用先进的滴灌技术,节约用水可达50%左右。葡萄酒产业涉及一、二、三产业,比较效益高,对地方经济发展拉动作用大、带动能力强,不仅有利于农民增收,而且有利于扩大就业。
3.发展前景。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健康意识的进一步增强和葡萄酒文化的普及,国内葡萄酒市场迅速扩大。2009年我国人均年消费量0.5升,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7,国内葡萄酒产业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大力发展葡萄酒产业,符合国家酒类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我省产业发展的重点。国家明确,酒类发展的方向是:“重点发展葡萄酒、水果酒,积极发展黄酒,稳步发展啤酒,控制白酒总量”。我省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重点发展葡萄酒”的产业导向。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二是市场竞争环境欠佳,没有形成发展合力。三是地理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产区优势并不突出。四是葡萄酒历史文化底蕴发掘不够,助推产业发展的效果尚不显著。五是技术支撑体系薄弱,专业人才缺乏。六是自主品牌优势不强,缺乏龙头企业。同时,在河西走廊发展葡萄酒产业,也存在防寒防冻和防止土地盐碱化等方面的问题。
二、发展葡萄酒产业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
按照国家酒类产业政策的总体要求,我省葡萄酒产业发展遵循“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引强入甘、开发开放、自主创新”的总体思路,按照品种优良化、种植区域化、原料基地化、管理规范化、加工工业化、经营规模化、产品高端化、品质特色化、营销统一化的发展方向,依托资源优势,依靠科技支撑,强化政府扶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做大做强我省葡萄酒产业。通过专业苗木繁育基地建设、扩大优质品种种植面积、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措施,夯实产区优势。通过引入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建厂、扶持现有优势企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等措施,扩大产业规模。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和严格质量监控等措施,提高产品品质。通过整体宣传、统一营销、酒庄建设等措施,提升品牌效应。力争经过10年的努力,把葡萄酒产业打造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使我省成为全国优质、高端葡萄酒的核心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