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循环经济取得突破,发展方式有效转变,经济增长的整体质量和效益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2010年,要确保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实现利润恢复到2007年水平;万元GDP能耗下降5%以上,二氧化硫排放增长控制在2%以内,化学需氧量排放同比削减1%,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四、主要任务。
(一)推进结构调整优化。认真组织实施石油化工、钢铁有色、装备制造、轻工纺织、电子信息等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引导企业以品牌、标准、服务和效益为重点,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加快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生物农业、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增长点。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的监督检查,按期淘汰钢铁、电解铝、水泥、电石、铁合金、焦炭、造纸、制革等行业落后产能。
(二)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认真组织实施《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着力建设七大循环经济专业基地,尽快启动一批循环经济重点支撑项目,加快培育优势产业链条,提升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功能。积极争取设立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基金,抓紧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建立循环经济考核评价制度,不断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三)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围绕国家政策支持领域和投资方向,重点谋划一批带动作用大、关联度强的龙头项目、产业链延伸项目、中小企业配套项目和循环经济项目,积极争取国家专项支持。同时,做好中央企业等优势骨干企业参与我省重大投资项目建设的服务协调工作。
(四)推进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用好国家和省级技改专项资金,大力支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技改项目,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降耗、改善技术装备、优化产品质量、促进安全生产。大力支持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产业关联度高的大企业、大集团和龙头企业,有基础、有市场、目前面临特殊困难的企业以及“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引导企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加强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优势和新兴产业的技术攻关,推进跨行业、跨领域的集成创新。扎实推进产学研结合,切实搞好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大力推进品牌创新,培育更多名优特新品牌产品。
(五)推进企业联合和兼并重组。积极支持有优势的大企业以资产、资源、品牌、市场为纽带,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兼并和重组,提高企业规模经营水平和产业集中度。完成政策性破产的企业,要以存量资产引入战略投资,实现重组发展;对同行业分散经营的中小企业,要以优势企业或生产成套产品企业为龙头重组整合;对大中型优势企业,要鼓励支持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获得更多资金、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