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保蘖。一是采取浅水促蘖,移栽后至分蘖期保持浅水层促进分蘖,以获得足够的穗数,为产量打基础。二是针对因旱秧龄过老才插秧,要适当增施送嫁肥、重施基肥,及时追施分蘖肥,促进禾苗早生快发。可在抛插后5-7天,结合施本田除草剂,每亩施尿素和氯化钾各5-8公斤,抛插后15-20天,每亩施尿素和氯化钾各7-10公斤。
(四)保穗。在幼穗分化期,要加强水肥管理,保证充足灌溉,促进大穗的形成,保增产。
(五)节肥。增施有机肥,推广秸秆还田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建议普通杂交稻和常规稻,按亩产450-500公斤计算,可亩施尿素20-24公斤、钙镁磷肥21-25公斤、氯化钾10-13公斤。采用30%-40%的氮肥、60%的钾肥、全部的有机肥和磷肥作基肥,40%的氮肥作分蘖肥, 20%-30%的氮肥、40%的钾肥作穗肥。超级稻按目标产量每亩700公斤计算,可亩施尿素26-28公斤,钙镁磷肥36-43公斤,氯化钾20-23公斤。采用分期施肥,基肥亩施50公斤饼肥或1500-2000公斤有机肥、纯氮6.5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氯化钾10公斤;分蘖肥:栽后5-6天,每亩施20公斤复合肥、3-4公斤尿素,10公斤氯化钾,根据品种生育期的长短和土地保肥状况可一次施,也可分二次施;穗肥:在倒2叶期施用,一般亩施尿素3-4公斤。
(六)防病虫。要坚决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策略。一是抓好秧苗期基本田初期病毒病预防,移栽前3-5天喷施一次长效农药,做到秧苗带药下田。二是抓好大田中后期病虫害防治。以防治第三、四代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为主,兼治纹枯病、三化螟;稻瘟病历史发生区主治稻颈瘟,兼治稻飞虱、纹枯病。三是认真搞好面上田间突发性病虫害的监测和应急防治工作,根据病虫发生情况,严格掌握各种病虫害的防治指标,确定防治田块和防治适期。
四、因地制宜调整栽培模式
双季稻区因旱超过当地最佳播种期30天以上仍无水播种的地区,应调整改为“超级稻+再生稻” 栽培模式。采用“超级稻+再生稻”栽培模式的地区,要重点抓以下技术环节:
(一)选好品种,适时早播。可选择再生能力强、抗逆性好、丰产性高、生育期适宜的超级稻品种(组合),如特优航1号、Ⅱ优航1号、Ⅱ优航2号、中浙优1号、Y两优1号、两优培九等。
(二)培育壮秧,合理密植。建议采用编织布隔层育秧技术或434孔大孔塑盘育秧,并用旱育保姆拌种或撒施壮秧剂培育带蘖壮秧。应稀播匀播,每亩大田用种量0.8-1.0公斤/亩(秧田播种量8-10公斤/亩)。秧龄20-25天、叶龄3.5-4.5叶时及时移栽,一般每亩抛栽1.8-2.0万蔸(每平方米27-30蔸)。通过调控水、肥,确保亩有效穗数达到20万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