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10年广西水稻病毒病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

  (一)加强监测预警

  一是要全面加强稻(秧)田及田外寄主飞虱、叶蝉的系统调查和普查,及时掌握飞虱、叶蝉种群消长动态;二是要根据种群动态监测结果,结合水稻生育期和抗(耐)病性等,预报发生期、防治适期、重点防控田等,科学指导防控工作开展。

  (二)选用抗病品种

  在病毒病常发区选用抗(耐)病品种,重病区要淘汰感病品种。

  (三)抓好栽培管理

  1、历史病区,在生长适期内适当调整水稻播、插期,尽量将水稻发病敏感时期与传毒媒介昆虫发生高峰期错开。晚稻秧田尽可能远离早稻田。

  2、加强水肥管理,对发病田要及时排水晒田,施用速效肥,增施磷、钾肥和农家肥,增强水稻抗病抗虫能力。

  3、加强田间检查,及时拔除病株。当大田已经明显严重发病,或发病丛率超过7%的田块及时拔除病株(丛),并就地入泥深埋,然后从健丛中掰出一半分蘖苗或将储备秧苗移栽在拔除病丛留下的空穴中,并及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加尿素,促使稻苗恢复群体生长。

  (四)切断毒源

  1、清除田周边杂草,减少虫源。

  2、收割早稻时要随割随挑,不要将稻草堆放在田里,尽量挑走。减少稻草还田,如需还田的要埋好稻草,防止带毒昆虫进入晚稻田。

  3、抓好冬防。重病区晚稻收割后要冬犁晒田,清除再生稻和田边、沟边看麦娘等杂草。

  (五)治虫防病

  1、做好种子药剂处理,每公斤稻种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20克,待药液充分吸收后播种。

  2、秧田宜选择远离病田,提倡集中连片育秧。特别是单季稻种植地区应在播种前做好秧田四周作物或杂草上的飞虱叶蝉防治。积极推广防虫网育秧,水稻育秧期全程覆盖20目防虫网,可有效预防水稻病毒病大发生。

  3、飞虱发生较轻的要注意喷施秧苗的“送嫁药”。插秧前3-5天,喷施异稻瘟净加病毒A或吡虫啉加病毒A,可预防稻瘟病和飞虱传毒。

  4、实行适时达标防治。在秧苗2-7叶期和大田初期,应持续做好稻飞虱、叶蝉防治,秧田每隔5-10天防治1次。移栽到大田后7-10天用药防治1次,5-10天后再用药1次,防治药剂轮换选择吡虫啉、噻嗪酮、吡蚜酮等。策略性防治指标:前作发病株率1%,应对穗期进行稻飞虱(指白背飞虱及灰飞虱,下同)全面防治,以防稻飞虱成虫迁入后作秧田传毒为害;秧苗期防治指标:每0.11m2(1平方尺)带毒稻飞虱0.2只;大田初期防治指标:每667 m2带毒稻飞虱0.5万只或百丛带毒稻飞虱15只。改单家独户防治为统防统治,统一时间、统一药剂、统一防治,确保全区域对飞虱、叶蝉的有效控制。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