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区县中医院建设。加快建设巴南区、长寿区等8所地市级重点中医院项目;积极推进荣昌县、城口县等5所县级中医院建设;争取在新建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中设置中医科、中药房、中药库,改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已建成的中医科、中药房条件,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
三、促进城乡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
(四)组织开展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继续参与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积极开展中医帮扶行动,国家级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单位要对部分区县中医医院进行帮扶,三级中医院帮扶3个区县中医院,带动区域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和中医诊疗技术整体进步,有条件的区县中医院帮扶1-3个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帮助其建立健全规范化中医科、中药房。
(五)加强中医特色优势项目建设。完成市中医院国家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垫江及永川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16个国家“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等建设项目的评估验收。抓好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县级中医医院中药房等建设项目的督导评估。继续推进市中医院等4个单位“治未病”试点工作,对6个“名中医工作室”建设情况进行评估。积极推进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新开展2个市级综合医院中医药示范单位的创建,并积极组织申报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新增13个区县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达到全市40个区县全覆盖。将我市组织遴选的第一批、第二批共26项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进行推广,使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有1人掌握不少于1O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有1人掌握不少于4项中医药适宜技术。鼓励各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在基层广泛应用。同时,对已推广的区县进行督导和评估,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技术水平。
(七)加强应对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疾病的中医药防控工作。继续巩固落实中医药防控措施,发挥中医药特色,继续做好医疗救治物质和医务人员准备,加大医院感染控制力度,深入开展中医药防控甲型H1N1流感宣传工作。继续开展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执行《中医药治疗HIV/AIDS疗效评价分期标准及指标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