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点任务
(一)发展重点产品
以城市公共交通为重点,加快开发新能源客车。以国家示范推广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为契机,充分利用现有客车企业研发制造基础,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纯电动、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天然气大中型客车,完善制造工艺,形成中等规模批量生产供应能力。
以家庭和出租行业为重点,加快开发新能源乘用车。主要依托现有企业,加强自主研发、合作开发,充分利用上汽集团、东风汽车公司等大型企业集团整体优势和研发成果,加快发展纯电动乘用车。积极支持有关企业争取国家认可新能源汽车生产资格,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省主要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实现出租汽车“新能源化”。
以各类园区用车为重点,加快开发新能源专用车。根据风景区、开发区、高校园区和工业园区的特点,积极研发新能源观光客车和区内短途交通客车。围绕市政、邮政、电力等特种公用行业需要,加快发展纯电动、混合动力轻型商务专用车。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纯电动微型车以及其他特定场地新能源专用车。围绕节能减排、降低噪音,以各类景区、园区为重点,率先示范应用新能源专用车。
以增强产业竞争力为目标,加速发展配套产品。充分利用关键部件发展基础,坚持一手抓整车研发,一手抓部件提升,提高本土配套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围绕近期发展混合动力车、长远发展纯电动车的目标,积极培育壮大骨干企业,突出发展高性能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形成2-3个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小巨人”企业。促进驱动电机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支持传统电机企业转型,逐步确立行业领导地位。以电转向、电空调为重点,加速发展车用附件。积极发展电池阴极、阳极、电解液和第2代储氢合金等专用材料,促进发展电池制造专用装备。
(二)开发关键技术
加大关键技术研发力度,增加技术积累。围绕纯电动新能源汽车需求,重点开发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技术、驱动电机及系统控制技术、整车电控技术、整车匹配技术、车载充电技术、电空调技术、电转向技术、电制动技术,积极开发发动机技术、动力耦合技术、自动变速箱技术。动力电池领域,重点开发电池分选和一致性技术、电池包可靠性和耐久性设计技术、电池成组连接技术和电管理、热管理、充放电、安全防护技术。驱动电机领域,重点开发热管理技术、电磁兼容技术、抗震降噪技术、可靠性设计技术和传感、集成控制技术。
完善技术创新组织方式,提高研发效率。坚持开放式创新,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产学研结合,整合优势资源,共同组建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研发机构。依托骨干企业加速组建和提升一批省级以上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提升和发展南汽研究院,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平台体系。加快“走出去”步伐,通过收购兼并海外研发型企业、研发机构和研发团队,建立海外研发基地,实现研发目标自主确定、研发过程自主控制、研发成果自主支配。加快标准化步伐,引导和支持企业、行业技术平台参与国家标准制订,加快推进动力电池等关键部件标准化。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大力引进和培养领军人才,积极引导和形成优秀团队,推进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变频驱动、电动空调、汽车电子等关键部件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研究。
(三)打造特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