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增强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在狠抓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抓好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加快节能服务体系建设,确保了增产不增污,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实现了工业快速发展与环境持续改善的完美融合。按照“十一五”规划的目标要求,组织与41家重点耗能企业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实行定期考核。对柳化等6家列入国家千家重点节能的企业开展能源审计和企业节能规划编制工作,树立了一批节能减排先进典型。2007、2008、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分别为2.499、2.23、2.05吨标准煤,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提前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在做好大型企业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进中小企业的循环经济试点。2009年,川东磷化、鹿化等2家中小企业已成功列入自治区循环经济试点企业。近年来,柳州生态环境建设直接投入超过100亿元,在保持全市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的情况下,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09年,柳江河饮用水保护河段继续保持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5%。在2009年公布的《全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柳州城市环境舒适度排全国第九位、城市自然环境优美度排全国第十位。今年1月份,柳州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圆满成功,并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荣誉称号。
八、抓好工业人才队伍建设,构筑工业人才支撑体系
整合各类资源,围绕推进工业“二次创业”,采取多种措施抓好工业人才队伍建设,为柳州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创新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将富有改革创新精神、德才兼备、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有实践经验和良好业绩的优秀经营管理人才选拔到企业的经营班子中来,加快培育和造就一批适应现代工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目前,全市已拥有了一支有激情、能干事、敢创业的企业家队伍,全市共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7000多人,在全市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超过60%。建立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载体,畅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引进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以博士后工作站、“人才小高地”等人才培养平台为载体,加快培养一大批高层次的创新型工业人才。目前,全市拥有专业技术人才11万多人,专家咨询人才106人,引进博士44名、硕士800多名。大力开展职业技术教育,通过企业与学校联办的形式,设立培训中心,定期为企业培训员工,提高员工素质,同时为企业储备技术工人。目前,柳州已形成了以职业技术院校为龙头,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相互补充完善的正规技能人才培养网络,拥有40多万技术过硬、素质全面、符合柳州产业发展的技术工人,为柳州培养了一支素质较高的产业大军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