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已建成金属镁及镁合金深加工项目7个,生产能力10万吨左右。在建、拟建项目7个,生产能力30万吨。全市在建氧化铝项目2项,氧化铝生产能力160万吨,其中已建成氧化铝生产能力20万吨。拟建氧化铝项目1项,氧化铝生产能力60万吨。
(二)存在的问题
1、技术装备水平偏低。近年来一些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装备水平虽然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钢铁行业,1000 立方米以上高炉只有两座,富氧喷煤、高炉余压发电、蓄热式加热等新技术还未普及使用。在镁工业中,一些企业的“三废”排放未完全得到有效控制,企业能耗普遍较高。
2、产品科技含量较低。我市冶金企业仍以粗钢、普钢、粗镁等初级产品为主,品种较少,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低,再加上企业本身科研开发投入不足,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较弱。
3、完整的产业链条还未形成。全市形成完整产业链的企业所占比重较小,上游未联合煤矿、中间未配套焦炭的企业仍然存在,产业链条短的企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市场竞争能力都较差。
二、冶金产业调整方向
(一)钢铁
加快淘汰落后力度,调整优化布局,鼓励企业挂靠大企业、大集团重组联合,培育大型钢铁企业集团。重点扶持企业采用新型节能降耗技术,推进清洁化生产。鼓励企业实施富氧喷煤、精料入炉、铁水预处理、高炉余压发电、转炉高炉煤气回收及综合利用,蓄热式加热、节水技术改造等新工艺。鼓励企业开发市场所需的新钢种。鼓励推广直接还原铁技术,实现能源有效利用。鼓励企业建设烧结机烟气脱硫和高炉、转炉煤气干法除尘装置和煤气回收装置,以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要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创出2-3个具有吕梁特色的钢材产品品牌,通过品牌优势,扩大知名度,提高吕梁冶金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
(二)有色金属
积极调整铝镁工业产品结构,提高工艺和技术水平。铝工业推广拜尔法、混联法、强化烧结法等高效率、低成本、短流程、环保型铝加工新技术、新工艺。鼓励金属镁企业与焦化企业联合,利用剩余焦炉煤气煅烧,推广蓄热式高温空气煅烧和余热利用技术,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逐步提升镁合金企业压铸件、镁型材等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支持氧化铝、原镁及镁合金企业与省内外大企业联合重组,组建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冶金产业调整和振兴发展的指导思想、规划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