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结构明显优化
到2011年,新型干法水泥比例达到100%,到201 5年,全市水泥企业(含水泥粉磨站)控制在17户以下,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应用比例达到50%,玻璃深加工比例达10%,耐火材料等其它新型材料的清洁生产水平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3、落后产能逐步退出
到2011年,淘汰所有的立窑水泥企业(含无生产许可证水泥粉磨企业)41户,产能590万吨;在“十二五"期间,逐步淘汰产能为60万吨以下的水泥企业(含水泥粉磨站和水泥熟料企业),产能460万吨。根据国家、省有关政策的要求,到2010年底所有城市停止使用实心粘土砖,现有保留的粘土砖企业每年以10%的户数减少。其它新型材料产业也要淘汰不符合产业、环保、安全等政策的企业。
4、能耗指标达到国家平均水平
到2011年,规模以上水泥企业的综合能耗下降到125千克标准煤/吨以下,平板玻璃综合能耗下降到18千克标准煤/重量箱以下,其它行业的能耗指标也要达到国家平均水平。
5、一个基地、两个产业集群基本建成
一个基地:依托我市丰富的石灰石资源为基础,以山西福龙水泥有限公司、山西吉港水泥有限公司为龙头,把我市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水泥基地。两个产业集群: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石英砂和工业废弃物等原材料,重点推进山西大土河煤焦有限公司新型建材厂、山西利虎玻璃集团公司等企业项目建设,把我市建成工业附加值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高的玻璃深加工及新型墙体材料产业集群;以我市品位较高的铝矾土资源为原材料,重点推进山西中齐耐火公司、孝义市兴安化工有限公司、柳林县森泽煤铝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的项目建设,建设以交城县、孝义市、柳林县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阻燃材料和耐火材料加工产业集群。
三、主要任务
我市新型材料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是:以企业为主体,以资源为基础,以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为前提,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手段,做大做强新型材料产业为目标,逐步形成我省乃至全国的水泥基地,着力构建玻璃深加工及新型墙体材料产业集群和阻燃材料及耐火材料加工产业集群。
(一)水泥基地
依托我市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加强矿山管理,科学规划,合理开采,严禁破坏和浪费资源,积极推广纯低温余热发电、粉磨节能等技术,提高工业废渣利用比例,加快现有淘汰步伐,推进在建的水泥项目建设进度,逐步形成以文水县、孝义市、离石区、柳林县、方山县等地为主的水泥生产基地。同时大力发展散装水泥和商品混凝土,推广矿渣和粉煤灰超细粉磨,形成水泥和熟料基地--水泥粉磨站--散装水泥--砼搅拌站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