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1、目前全省县级地税机关设置大致分为县(市)局和分局两类,所属征管机构除直属局、中心所外,还包括内设管理科(处),上述两表分别按其不同的直属、派出、内设机构的情况进行了分类列举。
2、“内分”是指基层中心所(分局、科),仍实行以乡镇、街道为征管范围的属地管理,对面向纳税人的管理序列业务按业务类属(日常管理、税源管
理)实行分组分岗管理。
“外分”是指调整基层中心所(分局、科)原来按属地管理的做法,实行不同机构对不同规模税源或行业的分类管理,对面向纳税人的管理序列业务同样按业务类属(日常管理、税源管理)实行分组分岗管理。
3、表中管理序列的两大类业务日常管理和税源管理,是按照前后台相互衔接、上下业务相互对应和尽可能避免重复下户的原则设定的。
4、表中岗位设置仅指面对纳税人的管理序列业务,各岗位的具体业务事项详见附件2,其中大部分业务事项可以通过“大集中”系统的相关功能实现。
5、实行税源管理专业化后,岗责、流程全省必须统一,分类方式和职能分工各地可结合机构设置、税源规模、税源分布、城市农村、纳税户数量等情况自行确定,但情况类似的在一个市的范围内应尽可能统一。
附件2:
基层征管机构(分局、所、科)岗责及业务事项配置
表一:全职能基层征管机构(分局、所、科)岗责及业务事项配置(略)
表二:非全职能基层征管机构(分局、所、科)岗责及业务事项配置
管理类别 | 岗位 | 业务事项 |
日常管理类 | 日常管理组长岗 | 纳税人涉税申请的审核,核查任务的分配,税收管理员核查任务反馈的确认。 |
户籍发票管理岗 | 开业登记、扣缴义务人登记、变更登记、外出经营报验登记、验证和换证、税种登记的核查;停复业登记调查;登记比对信息的核实处理;漏征漏管户清查;非正常户认定调查;外籍人员登记的核实;外籍人员主管税务机关变更的确认;财产登记核实,非居民企业登记(认定);项目登记信息的核实;委托代征户信息维护及相关事项的调查核实;相关异常数据修改;企业衔头发票审批的调查;税控装置使用资格认定;税控装置的使用管理;代开发票扣除项目及扣除金额的审核;发票的停供及恢复的审核;超限额供票的审核;票税比对(税源);临时供票的审核;纳税人丢失、损毁的核实。 |
日常检查岗 | 注销户清算、破产企业清算、土地增值税清算、发票举报检查、对纳税人设置账簿情况的检查;对纳税人账簿凭证保管情况的检查、委托代征户的代征税款检查;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检查、减免税检查 |
核定核查管理岗 | 财务会计报表种类的核定及变更、票种的核定及变更、征收方式核定及变更、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核定,印花税征收方式核定、营业税征收方式核定、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征收方式核定、个体工商业户核定;临时征收核定、申报方式核定、税额核定信息采集;核定定额调整的调查与核实;相关异常数据修改;减免抵退税调查;延期申报申请的调查;延期缴纳税款申请的调查;企业资格认定调查(优惠政策资格认定);税收证明开具的调查(资源税证明);货运自开票资格认定的核查;纳税信誉等级评定的核查;纳税信誉等级的动态监控和等级调整的核查;个税完税证明 |
催报催缴管理岗 | 申报、税款的催报催缴、财务报表报送的催报、缴销发票的催缴、财务会计制度及核算软件的催备;欠税清理(对欠缴税款的纳税人实施税收保全或强制执行;欠缴税款的纳税人处理大额资产的管理;对欠缴税款的纳税人实施代位权、撤销权的管理;税收担保的审查、确认);税款追征;核销死欠税金的核实 |
税源管理类 | 税源管理组长岗 | 税源核查任务的分配,税收管理员核查任务反馈的确认。 |
税源调查分析岗 | 税源调查(包括个体定额核定的典型调查);税源信息(包括第三方信息)的采集、录入和核实;项目管理信息的核实处理,企业所得税的汇算清缴,重点税源生产经营情况的信息采集;区域税源的掌控、税源预测和分析;税收计划执行情况分析;重点税源的分析;财务报表数据、重点税源报表数据审核 |
纳税评估实施岗 | 上级派评估疑点的约谈、调查核实;预警信息、两税比对信息的核实处理;对中、小企业的纳税评估;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及扣缴义务人的纳税评估、外籍个人的纳税评估 |
综合管理类 | 工作考核岗 | 各类考核 |
档案管理岗 | 税收档案管理 |
特殊业务查询岗 | 个人所得税申报缴款明细信息查询,涉及保密业务的查询。 |
综合查询岗 | 各类涉税信息查询(不含个人所得税明细信息的查询)。 |
票证管理岗 | 对代征、代收、代缴税款单位的票证领发、结报管理。 |
任务分配岗 | 各类任务的分配。注:可以分配给科所长,也可单设岗 |
审核审批类 | 科所长岗 | 纳税人涉税申请的审核或审批。本级票证作废的确认,税收管理员任务反馈的确认,设立及迁移纳税人街乡及征管责任区的分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