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启动配套工程
建立2家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站,建设30个纯电动汽车充电柱(柜)。
(6)建设示范运行管理信息化平台
完成示范运行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对所有试运行新能源汽车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进行全面采集与处理。
2、2010年1-12月工作任务与推进计划
一是对一期试点示范车辆进行综合评价,选择适用车型;二是完善运营机制,建立适宜运营模式;三是新增第二期示范运营各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210辆;四是进一步建设配套工程,建设充电站(电池交换站)1座;五是启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的建设。
(1)一期试点综合评价
根据第一期试点运营的20辆公交车、40辆出租车和30辆公务车的运行各种数据采集的情况,综合对比分析各种新能源汽车技术和经济性能,组织专家对试点运行车辆论证,选择适宜我市的节能和新能源汽车车型示范运营,提出技术保障措施和经济运营模式。
根据国家、江西省和我市制定的相关政策,对一期试点运行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等政策兑现。
(2)完善运营机制
根据一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试点运行,综合新能源汽车技术及经济指标,结合我市实际,制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市场准入规则,建立相适应的市场运营机制。
(3)二期示范运营
新增45辆混合动力公交车、5辆纯电动公交车,由市公交总公司分别在3条公交示范线路投入运营,对车辆运营进行综合监测,采集相关数据,加以处理与分析。
采购80辆混合动力出租车、10辆纯电动出租车,投入试点运营,对车辆运营进行综合监测,采集相关数据,加以处理与分析。同时采购60辆混合动力公务车、10辆纯电动公务车投入试点运营。
在省政府的协调下,启动省内条件成熟的地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营计划。
(4)续建建设配套工程
结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公交线路的设计,在高新区建设1座纯电动汽车充电站(电池交换站)。培训新能源汽车专业技术人才和服务人员,新建4家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站。在城市中心区规划出租车司机休息服务区,建设20个纯电动汽车充电柱(柜)。
(5)启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的建设
在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5平方公里土地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首期启动1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开展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3、2011年1-12月工作任务与推进计划
一是对继续扩大示范推广规模,新增各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车辆310辆,全面为城运会服务;二是继续建设配套工程,新建充电站(电池交换站)1座;三是扩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产能;四是启动汽配市场建设。
(1)三期示范运营
新增60辆混合动力公交车、10辆纯电动公交车,由市公交总公司分别在3条公交示范线路投入运营,同时开辟“七城会”专线,对车辆运营进行综合监测,采集相关数据,加以处理与分析。
采购110辆混合动力出租车、10辆纯电动出租车,投入试点运营,对车辆运营进行综合监测,采集相关数据,加以处理与分析。同时采购70辆混合动力公务车、10辆纯电动公务车、纯电动环卫车5辆、纯电动邮政车15辆,投入试点运营。
在城运会举办期间,城运会公共交通中选用新能源汽车,同时投入20辆新能源城运会服务车,为城市运动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2)继续建设配套工程
根据公交线路需要,新建充电站(电池交换站)1座,位于红谷滩新区。培训新能源汽车专业技术人才和服务人员,新建6家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站,在城市中心区规划出租车司机休息区,建设40个纯电动汽车充电柱(柜)。
(3)扩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产能
继续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支持园区企业扩大产能规模,提高产业化程度,扩大市场占有率。
(4)启动汽配市场建设
在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培育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商业,启动汽配市场建设,建立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零配件集散市场。
4、2012年1-12月工作任务与推进计划
一是继续推进390辆各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示范推广,总结商业运营模式;二是完善配套工程建设,新建充电站(电池交换站)1座;三是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建设;四是完善汽配市场建设。
(1)四期示范运营
继续推进390辆各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示范推广。新增57辆混合动力公交车、13辆纯电动公交车,由市公交总公司分别4条公交示范线路投入运营。采购140辆混合动力出租车、10辆纯电动出租车,投入试点运营。采购90辆混合动力公务车、20辆纯电动公务车、纯电动环卫车35辆、纯电动邮政车25辆,投入试点运营。
对车辆运营进行综合监测,采集相关数据,全面整理分析各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运营数据,总结示范运营经验,形成适合我市的商业运营模式,初步建立我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交通网络,城区大气污染得到一定的改善。
(2)完善配套工程建设
|